大公報社評 | 查找原因保供電安全 完善應急機制穩人心

元朗中電電纜橋前晚起火,導致天水圍、屯門及元朗多處大停電,到昨日早上才逐步全面恢復,但供電仍不穩定。本港供電系統向來穩定,今次十分罕見的事件,發出電力設施要居安思危的警示。中電必須全面深入調查事件原因,從設備老化、供電設計、技術提升等方面審視供電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杜絕類似事件重演。政府也應檢討應急機制,為各種突發事故制定預案,避免造成市民不安。

本港電力基礎設施完備,整體供電相當穩定。根據中電網頁的數據,其電網供電可靠度逾99.999%,達世界級水平,表現較之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會都要好。今次影響數十萬人、長達13小時的大面積停電,在本港十分罕見。也正因為如此,前晚很多市民面對無電、無水、無網絡、無信息的「四無」狀態,顯得彷徨無措,不少市民抵受不住酷熱徹夜難眠。

此次事故的具體起因仍在調查,政府已責成中電在3天內提交初步報告,14天內交詳細報告,防止同類事件重演。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初步調查火警起因無可疑,現階段沒任何證據顯示是人為。有專家認為起因可能涉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由於電纜橋起火時正值晚上6至7時的用電高峰期,加上連日高溫,家家戶戶開冷氣,如果電纜出現過載、過壓等問題,有機會引發火災。即使如此,中電仍要盡快找出真正原因,公諸於眾,釋除外界疑慮。

首先,用電高峰期每年相同,電力公司在設計上應保留足夠的供電能力,除非用電量因突發原因急增,否則不應過載:其次,電網本身有監察系統,能夠預警危險情況的發生,電纜一般也會有備用,但今次監察系統似乎沒有起作用,令電纜橋直接着火焚燒;再次,在設計上,今次大範圍停電主因是為三區供電的三條主電纜均設於同一條電纜橋,令風險過分集中,如果讓主電纜分開布置,或不會發生三區一同斷電的情況。

初步資訊顯示,出事電纜橋有30年歷史,有否老化失修當然是調查重點。有議員認為電纜橋是「歷史遺物」,應該考慮採用更安全穩妥的技術手段鋪設電纜,例如架空或地底等方式。凡此種種,中電都應認真研究、全面檢討,循設備老化、供電設計、技術提升等多角度,審視電力系統存在問題,舉一反三檢視整個電網內是否存在其他風險隱患,並盡快徹底消除,防範類似事故再發生。

從停電到基本恢復供電的13小時中,政府的應急機制也被指存在不足。投資過億公帑開發的緊急警示系統並無發揮作用,令受影響居民無法迅速得知有關信息,也不知道修復進度而顯得彷徨。大規模停電難免影響供水、交通、醫療等方方面面,事實上前晚港鐵服務、路面交通燈也一度受影響。區內三間醫院雖然啟動了後備供電系統,但屯門醫院仍有一名需要接受緊急手術的病人需轉往博愛醫院接受手術,很多居家長期病患者需要呼吸機、洗腎機協助,也受到影響。

經一事長一智,政府應汲取此次事件教訓,檢討完善應急機制。一旦遇上突發的天災人禍,應立即啟動跨部門的應急措施,動員應急人手支援,不僅要啟動緊急警示系統發放信息,而且要調配緊急供水供電設備應急,迅速派員到場保障受影響居民安全,並最大限度提供必要協助,穩定人心。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