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回歸25周年|匯聚人才資本 中資境外上市首選

  圖:香港近年新股上市集資金額

(大公報 記者 邵淑芬)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走進來的首選地,長年處於全球新股集資額最高的前三位。CFA協會亞太區行業倡導總經理梁家恩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融資市場有獨特的定位及優勢,如創作意念、資本及人才等。相信今年新股市場疲弱只屬周期性,內地企業要與世界接軌,而世界投資者亦對投資內地有興趣,香港會繼續吸引不同企業來港上市。」

「香港過去GDP增長十分快,雖然經歷97年資產泡沫爆破,但香港經濟很快回復高速發展。尤其內地改革開放,國企開始來港上市,到08、09年民企來港,近期的中概股均是香港市場的轉捩點。」梁家恩說。

CFA協會亞太區行業倡導總經理梁家恩指,香港今年集資額急跌只是周期性問題,香港可趁這段休息期間,鞏固自己的競爭力。\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集資額急跌屬周期問題

不過,面對疫情及資本市場動盪,香港新股市場大吹冷風。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首次上市集資總額僅169.8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跌91%。市場亦下調對香港新股集資額的預測,由原本的3500億至4000億元,下調至1800億至2000億元。

對於香港今年新股集資額大跌,梁家恩指,近年世界經濟動盪,今年以來全球面對高通脹問題,市場預期熊市來臨的同時,亦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香港亦難獨善其身。「市場低迷下,公司亦不希望於這個時間上市融資,因估值必然受影響,不少公司因此推遲上市計劃。」她認為,香港今年集資額急跌只是周期性問題,如08年及09年一樣,要「歇一歇」,香港可趁這段休息期間,鞏固自己的競爭力。

梁家恩表示,一間公司選擇上市地點時,會有以下考慮,一是希望接觸那些投資者;二是融資所得是用於海外或國內;三是所屬行業的認受程度,因認受程度較高,估值亦會較高;四是有關市場的流動性;五是當地法規及監管條例;最後是交易所是如何保障投資者。「香港融資市場有獨特的定位及優勢,如創作意念、資本及人才等,相信會繼續吸引不同企業來港上市。」

事實上,回歸後,隨着愈來愈多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的規模亦愈來愈大。不過,隨着大型國企及民企大都已經來港上市,市場憂慮未來來港集資企業下跌。

梁家恩對此並不擔心,指不同時間會有不同企業來港上市,如國企後有民企,民企後有新經濟股及中概股。她指,ESG為大勢所趨,未來可能會有再生能源、環保清潔能源等公司來港上市。

吸引企業來港 自然吸引人才

至於最近興起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她坦言熱潮已過,加上香港只准許專業投資者投資,故成交疏落。她續稱,SPAC一般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見成果,故要等一段時間,才會見到成效。但她認為,香港是需要引入SPAC,以給予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平台。

除硬件外,人才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近年本港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梁家恩指中長線而言,對本港人才情況仍感樂觀。她表示,香港問題是租金等經營成本太高,但認為只要香港一直是企業最受歡迎的上市地點,自然會吸引人才來港,不擔心人才流失問題。

她指出,香港現時的發展模式可行,又直言對一個金融中心而言,信任度十分重要,希望香港未來可繼續保持投資者的信任及信心。

香港金融服務信任度升至54%

近年香港雖然經歷不少風雨,但無損全球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CFA協會亞太區行業倡導總經理梁家恩引用該會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地區主要市場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最高,當中內地為76%,香港的信任度亦上升2個百分點至54%。

CFA協會的《增強投資者信任度──2022年CFA協會投資者信任度研究報告》每兩年發表一次,旨在衡量在全球15個市場中,零售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對金融服務的信任程度。

全球而言,對金融服務具有高度或極高信任度的機構投資者比例較上次調查的65%上升至86%;全球零售投資者的平均信任度亦由上次的46%上升至60%。以地區而言,亞太區、歐非中東(EMEA)和美洲的信任度分別為62%、52%和 64%。在所有調查的市場中,零售投資者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均有所提升,香港的信任度亦上升2個百分點至54%。

香港零售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信任度相對較低,僅為21%,對機械人投資顧問的信任度則為29%,但也有約60%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三年,能夠使用最新的科技平台和工具來執行投資策略將變得更重要。

綠色金融掀熱潮 ESG培訓不宜遲

近年特區政府透過不同金融監管機構大力推動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包括發行綠色債券,以及把ESG相關財經專才新增到人才清單,吸納更多人才來港發展。CFA協會亞太區行業倡導總經理梁家恩表示,該會亦十分關注ESG發展,近年已看到港交所推動ESG的努力,但明白港交所要平衡企業管治及投資者保障,「不能嚇走公司」。

梁家恩坦言,不少公司視監管要求為最低標準,滿足到要求就算,但行業應把標準定得更高。她指,香港於ESG方面不算落後,2019年已開始規管綠色基金,但歐洲產品相對仍較為複雜。她表示,不少中小企因預算問題,故大都只做到符合監管最低要求,甚至有上市公司認為ESG是浪費時間。但她認為,只要ESG慢慢做到一定規模,投資者亦重視,企業不會視而不見,必需回應市場聲音。

事實上,ESG議題已是迫在眉睫。內地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香港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她指,現時香港有關ESG的人才不夠,預期未來不同層面的金融從業員均要認識ESG,如前線、監管、核數,甚至會計均需有ESG的認知。她透露,該會早前與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合作推出環球ESG投資專業證書課程,希望培養更多相關人才。

(來源:大公報A9:經濟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