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找到我的舞台|陳少琪:港樂逢新機遇香港闊步向前

◆陳少琪希望通過《前》表達奮發向上的力量。

(香港文匯報 記者 王珏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香港」熱度在內地不斷升溫。遊走京港兩地十餘年的金牌音樂人陳少琪最近也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大紅人」:在熱播的一檔主打港樂的全新音樂綜藝《聲生不息》中,他有八首作品被選中重新演繹;此外他監製及填詞的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主題曲《前》,亦唱響兩岸三地。陳少琪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無論是香港還是港樂,都曾經歷許多風雨挑戰,如今依然昂然挺立。在難得的新機遇下,應把握機會,繼續邁步向前,再創輝煌!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主題曲《前》旋律優美、歌詞琅琅上口又積極奮進,它由陳少琪作詞及監製,張家誠作曲、編曲及監唱,包括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張杰、張靚穎在內的28位香港及內地歌手參與演唱,可謂集結了前所未有的明星陣容,也是歷年來參與演唱人數最多的一次。一經發布,便引起強烈關注。

「『奮進、向前』是這首歌的主題。」陳少琪寫詞時習慣先確定中心思想,他對香港文匯報說,過去幾年,香港歷經風雨挑戰,雖遭遇「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但最終戰勝了各種危機,發展重回正軌。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整裝待發,他希望在歌曲裏表達奮發向上的力量,鼓勵港人抓住面前新的廣闊機遇,勇敢邁步向前,再創獅子山下輝煌故事,「我在歌詞裏加了抬頭看、勇敢擔當、互相守望度過嚴寒、夢想終有回報等詞彙與語句,都是服務於『向前』這個主題」。

◆陳少琪在北京的生活悠然自得。

再作回歸主題曲初心不改

這不是陳少琪第一次創作回歸主題的歌曲,15年前,香港回歸10周年主題曲《始終有你》也是由他作詞。他介紹說,回歸10年,香港依然保持着東方之珠的生機和風采。主題曲想表達一個主題——感謝香港人,因為每一個香江傳奇,都離不開永不言敗的香港人,離不開他們的奮鬥和進取。在這首詞中,他最喜歡的一句就是:「感謝你/小天地/創天地」,表現了香港人努力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廣闊天地的精神。

陳少琪回憶,《始終有你》推出後,在香港大街小巷傳唱,有個朋友給他電話,說他的爸爸看完這部音樂電視之後非常感動,因為在歌裏看到了自己過去為香港付出的努力,他們感謝他寫歌致敬奮鬥的香港人。

15年風雲流變。今次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個人心境,已經和當年有很大不同,但陳少琪對香港的熱愛和拳拳之心沒有改變,而且他相信,伴隨着大小的磨難與挑戰,香港意氣未改、韌勁仍在,只要「不搞鬥爭、專注競爭」,且港人依然保持「人人能力大小也力拚」的精神,就一定能開拓新篇。

28位歌手無一推搪令人感動

談及本次《前》的創作,陳少琪還介紹,去年9月,他收到香港電台邀約創作回歸主題曲,前後共創作了兩個月,而歌曲作者張家誠也共修改了三個版本,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演唱陣容巨星雲集,不僅包括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等大牌港星,也有容祖兒、楊千嬅、李克勤、曾比特等中青年歌手,更有張靚穎、張杰、伍珂玥三名內地歌手加盟。令他感動的是,這28名平日事務繁忙的明星們在收到邀請後,無一遲疑和推脫,都是全力協調檔期配合,而不巧遭遇疫情,更令錄歌過程增加不少不確定性,但大家仍克服困難,從各自實際出發如期完成線上或線下錄製。

提到這次加盟的三名內地歌手,他說:「張杰和張靚穎是我親自邀請的,因為一直交情比較深,隨時能聯繫,張靚穎一早就說過想唱粵語歌,這次算是得償所願。伍珂玥是台山人,她在深圳長大,說廣東話完全沒問題。」

監製微電影講港青奮鬥故事

回歸二十五載,四分一世紀,陳少琪想給香港留下的不止一首歌曲。除了創作主題曲《前》,他還將以製片人的身份推出系列微電影《出發2022》。據了解,該系列微電影由四部組成,包括劉偉恒執導的《出發2022:幸運熊》、廖益民執導的《手錶》、吳品儒執導的《空間魔術師》以及勞劍華執導的《轉型》,參與演員包括陳明憙、譚耀文、方力申、商天娥、陳國邦、湯寶如、江欣燕等。

陳少琪介紹,微電影是四個獨立的故事,講述四個出生於1997年、剛好也25歲的香港年輕人的奮鬥故事,他們分別從事科技、醫護、室內設計、電商工作,與特區同齡,象徵香港命運共同體。過去25年,他們有歡樂、迷茫、痛苦、奮鬥以及轉型,恰似香港回歸後經歷的跌宕起落,也寓意香港仍正值盛年,明天將會更好。

◆陳少琪作畫為疫情中的上海打氣。

歷久彌新 風華永不褪色

◆節目中李健和楊千嬅合唱的《風再起時》勾起陳少琪的回憶。 視頻截圖

一檔主打港樂的全新音樂綜藝《聲生不息》近日熱播,林子祥、葉蒨文、李健、李玟、周筆暢等歌手輪番登台獻上粵語金曲,用歌聲訴說着自己與港樂的故事,熟悉悠揚的旋律令人夢迴港樂的黃金時代。而對於近十餘年來香港樂壇風光漸退、港樂式微的說法,陳少琪卻並不認同,他認為好的作品從未缺席,香港音樂人也從未停止過創作,港樂的時代從未落幕。

截至目前播出的節目中,已有陳少琪創作的8首作品被重新演繹,包括李克勤、周筆暢、李健、楊千嬅等人翻唱的《紅綠燈》、《風再起時》、《我鍾意》、《飛花》、《執迷不悔》等,「第一次在內地的電視節目裏看到這麼多歌手唱我的歌,感覺很特別,既新鮮又興奮。」他表示,對於熟悉粵語歌的「70後」「80後」來說,通過這個節目重啟了粵語歌;而對於「90後」「00後」來說,則是推廣了粵語歌,可見是推動港樂發展的很好的平台。

當然,舊曲被重唱,也勾起他對一些往事的記憶,特別是李健和楊千嬅合唱的《風再起時》,是陳少琪為張國榮告別演唱會所做的「收官之作」。他取名《風再起時》,是對其成名曲《風繼續吹》的一種回應,希望只要一起風的時候,歌迷就會想起張國榮的這首歌。一詞一句寫出了張國榮當初的掙扎和痛苦、豁然和決心。如今熟悉的旋律響起,故人卻已遠逝,不免令人傷感。

◆陳少琪與李克勤(左)、盧永仁博士(右)小聚。

除為張國榮寫歌,在香港流行音樂界的數十年裏,陳少琪曾為眾多巨星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梅艷芳的《夕陽之歌》,張學友的《分手總要在雨天》、《我等到花兒也謝了》,王菲的《執迷不悔》等,以及為張學友的《雪狼湖》編劇及創作部分歌詞。

比起十餘年前人人傳唱粵語歌曲、一曲風靡大江南北的港樂黃金時代,如今的香港樂壇似乎風光漸退,那麼是不是代表港樂式微了呢?陳少琪表示,並不贊同這個說法。

他笑言,上世紀八十年代,南起深圳、北到哈爾濱,內地人熱烈追捧香港流行音樂,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當時內地和台灣音樂還沒有做起來,內地只有搖滾,沒有流行音樂,藝人的心態也不夠開放。而港人生活國際化、時尚,音樂也比較現代,再加上一套成熟的包裝、宣傳模式,受到喜愛是必然的。隨着內地日益開放,音樂也隨之高速發展,大量好歌湧現,聚光燈焦點就離開了港樂,「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它的音樂影響力輻射十幾億人口,本身是不正常的。所以並不能說港樂現在衰落了,而是它回到了應有的市場範圍。」

◆陳少琪與容祖兒在北京為《前》錄音。

陳少琪認為,港樂還是在舞台上黑暗的一角表演,雖然關注度不如從前,但不代表它的水平下降。過去十年,可以找出100首好聽的粵語歌曲,例如《高山低谷》等,勤勉的香港音樂人從未放棄努力,港樂的時代也從未落幕。而且從香港人角度看,港樂從沒褪色,「你看紅館演唱會的檔期常年爆滿,式微的是音樂銷售市場。」他表示,這是全球業界都面對的問題,現在做音樂的回報大不如前,賺錢的都是平台而已。

分享|在新環境重新起步 做「慢活而快活」的人

陳少琪是香港著名音樂人及多方位創作人,涉足音樂、影視、廣告、視頻節目、藝術等領域。活躍樂壇30餘年,其個人音樂作品超過3,000首,亦曾出版小說、散文,撰寫電影及舞台劇劇本,舉辦過多次攝影繪畫作品展。2010年,陳少琪榮獲香港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嘉許他近年來為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型活動創作多首耳熟能詳的主題曲,對社會大眾作出貢獻。同時,他也在擔任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顧問。

◆作為長期音樂合作夥伴,陳少琪為迪士尼創作了很多音樂作品。

已經在香港樂壇取得不凡業績之時,陳少琪卻選擇在40歲時北上,來到新環境重新起步。2006至2007年,他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拍廣告、拍MV,給一群新生代歌手寫歌,包括張靚穎、周筆暢、譚維維、毛不易等。2007年,他受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邀請創作及製作2008北京奧運會一周年倒數計時主題歌《We Are Ready》,擔任北京奧運會主題歌《北京歡迎你》製作人。2009年為在香港舉辦的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創作了主題歌《衝出世界》。隨後也參與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願者之歌以及世博會倒計時200天紀念歌曲的製作。最近他也把業務擴展到深圳,2020年在深圳成為了一家音樂科技公司的合夥人。

◆陳少琪也時常「慢活」,他在桐廬縣富春江鎮,體會現代建築和江南山水雲霧的融合。

同時作為迪士尼的長期音樂合作夥伴,陳少琪認為音樂對於兒童教育的意義彌足重要。在過去的近20年中,迪士尼的電影音樂有上百首之多都出自陳少琪的創作。包括大熱的《冰雪奇緣》、《灰姑娘》、《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以及為了紀念《美女與野獸》25周年而拍攝的真人版電影,也是陳少琪負責中文版同名主題曲的創作及製作。他除了為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主題曲《讓奇妙飛翔》填詞外,2016年與世界級音樂大師譚盾一同為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式創作並製作主題曲《點亮心中奇夢》,並擔任音樂製作人。在各種音樂項目裏,他還對音樂劇情有獨鍾,1997年他曾為張學友演出的音樂劇《雪狼湖》擔任編劇,以及創作了大概四分之一的歌詞,還寫了一首歌曲。

繁忙工作之餘,陳少琪也保持了一些獨特的個人愛好和生活習慣。他自稱是「慢活而快活的人」,「快活」是指平時工作講求效率,做事風風火火,從不拖拉;「慢活」是他在不工作的時候,有一些愛好是低效率的。比如他用了三年的時間,製作完成了鐵道的模型;用一兩天時間,畫一張畫;拿出黑膠照片,慢慢除塵後再播放;用膠片拍攝,等一個月後再洗出來看看當時拍的照片究竟怎樣……「現代人沒時間和自己心靈對話。我的經驗是,至少要培養一種很花時間的愛好,才能保持內心安寧。」

◆陳少琪涉足多個領域,他用鉛筆描繪不同「國籍」的飲料,比喻不同國家的人都期待疫情早日退散。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要聞 2022/06/17)

更多閱讀:

在祖國找到我的舞台|(有片)張家誠努力圓夢不留憾

在祖國找到我的舞台|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的女演員張芷瑛:香港是我的根 北京給我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