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激素迷思:雞翼和豬頸肉「打針」位不宜多吃?

坊間一直流傳肉類含激素,不少人更指豬頸肉和雞翼是「打針」部位,積累不少激素,吃太多會令人體荷爾蒙失衡,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的徵兆,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到底這個傳聞是否屬實?

什麼是激素?

激素又可稱為荷爾蒙,可以分為天然激素和人造激素兩種。天然激素由身體器官自行分泌,通過血液運送到指定位置,對生長、發育和生殖等各種生理變化起着重要的協調作用。人造激素模擬天然激素的結構,從而達到類似的效果。二苯乙烯類激素便是人造雌激素的一種,例子包括己烯雌酚及己烷雌酚。由於二苯乙烯類激素屬蛋白激素,一經進食便會分解而失效,因此須經常注射或在皮下植入藥物顆粒方可見效。

當體內激素過多,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增加肥胖風險。此外,生長激素亦會促進細胞增長,從而增加患癌風險。女性吸收過量激素,或會誘發乳癌、卵巢癌等;男性體內雌激素過多,則可能導致胸部變大等情況;而已患上癌症的人,激素亦會引致癌細胞擴散;小童攝取大量激素也會影響發育,如提早青春期。

雞翼與豬頸肉是否積聚人造激素?

事實上,現時養殖業已甚少添加激素以刺激及加快家禽的生長及發育。得益於科技發展及多年的科究經驗,家禽業在育種、營養、飼養環境和家禽健康等方面取得迅速的進展。養殖人員挑選優良的品種進行育種,並利用先進的營養技術,在飼料中加入精準分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他命,務求令家禽達到最佳生長速度。此外,現代化的養殖場亦為家禽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包括更佳的疾病預防及管理措施,確保家禽按預定的目標和生長周期成長。

除此以外,即使要添加激素,大多都是加入飼料中讓雞隻進食,很少會透過打針的方式,加上人造激素進入家禽後,會經血管傳遍體內,並被身體吸收,所以不存在激素會積聚至「打針位」之說。

而透過打針注射的通常是疫苗,注射後同樣會擴散到體內其他部位,不會累積在打針的部位,而雞隻注射的部位亦非雞翼,因為雞翼經常擺動,很不方便,普遍會注射在雞頸皮下或雞胸,而注射後至少三周才會出售。至於豬的情況亦類似,注射疫苗的部位大多選在頸部或肩膀,注射後三個月才會拿到市面出售。屆時,疫苗效用通常已消失,即使有疫苗殘留,一般的煮食方法亦會令疫苗效用消失,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人造激素危害健康 已被禁止使用

過去,很多飼養者為加快家禽如豬、雞的成長,或增加乳牛的牛奶產量,會在動物身上使用人造激素。但其實現今世界大部分地方已禁止使用激素飼養禽畜,根據香港法例,人造激素包括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及乙二烯雌酚等二苯乙烯類激素屬違禁物質,任何人不得輸入、售賣含有這些物質的魚、肉類、奶類等,以供人使食用。再者,即使不小心進食了含有激素的肉類,市民仍需大量進食才會攝取過量激素,市民毋須過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