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漸現「援烏疲勞」 抗俄團結面臨考驗

《紐約時報》指基輔當局現時只想在戰場上徹底取勝,收復全部失地才罷休。(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俄羅斯自2月24日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昨日踏入第一百天,西方國家其間向烏提供大量軍備,並對俄大規模實施制裁,但同時引發物價飆升,衝擊全球糧食和能源供應,令歐美不得不應對內政問題。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出,西方逐漸出現「援烏疲勞」心態,加上對於如何引導俄烏衝突結束存在分歧,在抗衡俄國上的團結面臨考驗。

俄烏衝突正以地面戰和資訊戰的層面進行,前者是俄軍改變策略,聚焦東部頓巴斯地區戰線。《金融時報》認為,在資訊戰方面,西方媒體一面倒相信烏克蘭的數據和論調,完全無視俄羅斯的說法,如此選擇性地擷取資訊只會造成兩個效應。

一面倒信烏數據認定俄必敗 自滿鬆懈

第一個效應是西方會出現自滿心態,早已認定俄軍必然戰敗,然而俄軍在烏東有較短的補給線,以及可在更有利的地形上作戰,不排除最終能在烏東取得勝利,甚至可能重新圍堵首都基輔。

第二個效應是隨着西方認為俄國的威脅減少,日後未必再團結一致抗俄,對於如何使俄烏停火亦有不同考慮甚至分歧。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擔心,俄烏衝突如果變成持久戰,將加劇對各國經濟的打擊,故建議烏克蘭應透過談判促使俄軍停火。法德意等國同時認為,無法永遠孤立莫斯科,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便表示,東歐若要保持和平,絕不可不必要地羞辱俄國,也不能排除在土地上對俄讓步。

《紐時》:烏須認清當前形勢作抉擇

《紐約時報》則認為,烏克蘭須認清當前形勢,作出抉擇,指出基輔當局現時只想在戰場上徹底取勝,收復全部失地才罷休,加上陸續收到西方軍援,令其想法更為堅定,但這意味需進行反攻,奪回南部赫爾松與馬里烏波爾,以及將俄軍從大部分頓巴斯地區逐出。歐洲一些官員與軍事專家指出,這屬於烏克蘭能力範圍以外,原因在於烏軍兵力與俄方相比無法取得優勢。波蘭等東歐國家亦與基輔同樣採取強硬立場,認為應擊敗俄國,無須與俄方談判。

美國也有自己的盤算,傾向如何讓俄國面臨「戰略性失敗」,削弱俄羅斯國力,確保對方無法發動類似對烏的攻擊,並試圖讓一些搖擺於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國家,徹底靠向美國,然而美國總統拜登能否在這方面爭取美國民眾和民主、共和兩黨廣泛支持,實屬疑問。在俄烏衝突初期,美國人普遍支持援烏,帶動拜登支持度回升至47%,隨着衝突曠日持久,加上美國社會更關注通脹升溫和近期多宗槍擊案問題,均令民眾的援烏意慾淡化,拜登民望更跌至俄烏衝突爆發前相若的39%。

來源:香港文匯報A18:國際 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