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重視中國近代史教育 講好中國香港歷史

文/區志堅

2022年7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將就任,筆者深信新政府可以帶領香港特區走出黑暴影響和新冠疫情困擾,走向安定繁榮。各界人士已提及不少對新一屆政府的期望,筆者也希望新一屆政府進一步加強中國歷史教育,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及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至今,中國歷經清代、中華民國至1949年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更要使學生明白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帶領國民實現小康、國富民強發展的過程,加強香港中小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回望過去,為甚麼中國歷史教育未能在中學得到良好發展?主要原因有三:一、雖然中學中國歷史科為中學學生的必修科,但因依教育局執行「校本」政策,校方可以說因時間不夠及校內政況,把中國歷史知識放在世界史科內,又或把中國史知識放入人文學科及通識學科內的當代中國、今日香港部分。試問在整個學期只有十堂教古代至當代中國歷史,可以夠嗎?二、2022年前雖有許多中學已按教育局規定中一至中三學生必修中國歷史,但中四至中六中國歷史科卻為選修科,不少理科及商科生可以不修中史,又或雖有部分教師「建議」選修中史,但這些教員認為中史科只要背誦,不用分析,學生背完所擬考題答案,便可以取得分數,適合一些「懶惰」同學,如此學習態度,其成效可想而知;三、現時中學任教中史科的教員,不要求具有中史或歷史(世界史)專業學歷,多是由中文系畢業生兼教中史、英文系畢業生兼教世界史;然而任教中國語文科、英文科者一定要專科畢業生,中文科教員可以任教中史,而中史畢業生不可以教中文,學生為求容易取得中學教席,自會先選修讀中文,次選才是中國歷史或歷史,故中學中史科教員水平參差。

除了上述問題外,筆者建議在教材內容編排上,將來中學世界史公開考試及初中世界史課程,應把近現代香港史的部分,由世界史搬往中國史內,要清楚向學生傳播自古以來歷史上的香港,是整個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香港地區與祖國發展密不可分,要向學生清楚表述在香港在國家政局影響下的國際關係,而不是只述「香港為國際城市」,後者會使學生錯誤地認為香港地區是獨立於中國國境之外。

最後,建議教員在講述史實時,更要着重擺脫過去對殖民者的美化,引導學生樹立全面、完整的歷史觀。比如,2019年香港出版的《新世紀世界史》引言及主題——20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其中談及「香港在20世紀初已成為國際城市,踏上其現代化之路。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時,它只是一個小小的農村漁港。英國在香港引入西方的行政、法律和商業制度,積極發展與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的貿易,使香港在19世紀末已發展成為轉口貿易中心,其人口急速增長,都市化隨之出現」,港英政府改善民生,建公共房屋等。經此表述鴉片戰爭及不平等條約下,港英對香港發展是帶給香港「現代化」及帶給香港「優良」建設。筆者不是否定港英政府推動香港地區發展,但教員要為學生詳細指出港英因為維護其殖民管治才推出「善民」政策,港英沒有長遠為香港發展規劃。

(作者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中國歷史研究與教學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