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向種糧農民補貼百億 緩解農資漲價影響

◆受國際形勢及自然環境等方面影響,國際糧價被推高。為保障農戶權益,中央財政自去年中始,分三次共向農戶發放農資補貼近500億元。圖為2021年10月16日,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三泉鎮南平原村,一名兒童幫助大人搶收因暴雨而受災的玉米。(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據中國財政部網站22日消息,近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考慮農資市場價格走勢和農業生產形勢,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人民幣 ,下同),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支持夏收和秋播生產,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自2021年以來,第三次發放相關補貼。農業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相關補貼的發放體現了中央對農業、農民的重視,但也需要注意補貼的精準性,避免大水漫灌。

據悉,中央財政明確補貼對象為實際承擔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實際種糧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實際種糧的生產者手中,提升補貼政策的精準性。補貼標準由各地區結合有關情況綜合確定,原則上縣域內補貼標準應統一。財政部要求各地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現有相關補貼發放基礎數據,繼續採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位。

專家籲補貼需精準勿大水漫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武舜臣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此補貼是在國際局勢複雜,國內外糧食供求緊張的背景下,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保障糧食生產而推出的,能降低農戶因農資上漲而受到的損失,可一定程度提升種糧農戶生產的積極性。

武舜臣認為,此項補貼屬於「黃箱」政策(據《農業協議》,對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的政策稱為「黃箱」政策,包含價格補貼),要充分考慮WTO規則中的補貼規模限制及政策對市場的扭曲問題。進一步總結2021年同類型補貼的實施經驗,切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是關鍵。

「一年內再一次發放100億補貼,體現了中央對農業、農民的重視,有利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增加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補貼不能搞大水漫灌,要聚焦補貼對象,提升政策支持的精準性,並發揮好鼓勵種糧的導向性作用。

不足一年已接連補貼500億

據了解,自2021年至今,中央財政已發放3次一次性農資補貼。2021年6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根據農資價格上漲情況,中央財政安排200億元左右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補貼,穩定農民收入。今年3月份,中央財政延續2021年相關政策實施方式,再次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近日,中央財政又一次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此舉旨在為有效化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由於美元等貨幣的量化寬鬆政策,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運行。2022年3月以來,疊加俄烏衝突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目前處於1960年以來的高位,不少國家就農產品出口進行了限制措施。除兩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小麥生產大國印度外,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等20多個國家也紛紛開始禁止小麥出口,小麥年內漲幅一度超過70%。

(來源:香港文匯報A15:內地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