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項稅收優惠出台 涉小微企及芯片業

◆國家稅務總局最近更新發布了多個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圖為天津市和平區稅務局工作人員早前指導納稅人進行小微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操作。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海巖、凱雷)今年以來減稅降費政策頻出,國家稅務總局最近更新發布了多個稅費優惠政策指引,涉及創業創新、小微企業、軟件和芯片行業以及鄉村振興等領域的289項稅收優惠政策,以期減稅降費政策「大禮包」盡快盡數落地,讓納稅人繳費人盡享紅利。

國家稅務總局21日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落實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近日更新發布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稅費優惠政策指引》、《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企業稅費優惠政策指引》、《支持鄉村振興稅費優惠政策指引》等四個稅費優惠政策指引。

延長部分優惠政策執行期限

更新後的相關指引文件,增加了新出台的稅費優惠政策,特別是2022年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同時刪減掉已執行到期的部分稅費優惠政策;並且,延長了部分稅費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費優惠、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稅收優惠等。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此次集中更新發布的稅收優惠政策指引,共計289項稅收優惠政策,涉及創業創新、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企業以及支持鄉村振興等領域。

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可在稅務總局網站對照查詢

國家稅務總局表示,相關四個指引均可在稅務總局網站查詢,廣大納稅人繳費人可以對照指引找到適合自身的優惠政策,及時充分享受政策紅利。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改進稅費政策落實工作,創新稅費服務便民舉措,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今年以來,面對新一輪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部署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稅費支持經濟的政策從過去「減稅降費」擴展到「減稅降費+緩稅緩費」的政策組合,從多方面為企業減負紓困;其中減稅與退稅並舉,增值稅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

專家:今年稅費支持政策落地速度明顯加快

專家分析,今年稅費支持政策聚焦三大重點,首先是聚焦中小微企業,減稅、緩稅、退稅、降費等多項政策疊加,優先支持小微企業退稅。

第二是聚焦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6個行業,通過實施留抵退稅等政策,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第三是聚焦科技創新,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另外,今年稅費支持政策落地的速度明顯加快。在留抵退稅進度大幅提前的同時,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正在將一系列減稅政策從「紙面」落實到企業的「賬面」,以盡快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減稅降費關鍵是激活市場

疫情反覆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今年規模約2.5萬億元的減稅退稅政策,規模之大遠遠超出市場預期,加快落地見效,讓企業應享盡享是當務之急。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表示,減稅減的是真金白銀,讓市場主體普遍受益,只要符合條件,企業和市場主體都可以直接從中受益,有利於市場主體成長,激發市場活力,「放水養魚,水多魚多,水深魚大」。

楊志勇指,當前減稅覆蓋面廣,所涉及稅種包括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六稅兩費」(包括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減免。「任何一個市場主體只要在經營,基本上都可以享受到減稅降費的好處。而且,減稅降費的力度總體在加大,不少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到期後延續且得到優化。」

楊志勇同時強調,減稅降費政策,最重要的目標是激發市場活力。「減稅降費規模再大,與市場上的資金相比,數額也是小的,因此,關鍵是激活市場,在促進民間投資上,減稅降費應更有針對性,並與制度改革相結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更好地統籌政府財力。

助企業恢復經營 進一步優化防疫政策

另外,一些企業在疫情下經營困難,沒有收入,他們反映無法享受到減稅政策。楊志勇認為,政府關鍵是要改善經營環境,促進市場繁榮,比如幫助遇到困難的企業恢復經營,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政策,讓這些企業有適當的經營機會。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則指出,在「放水養魚」、「保市場主體」的思路下,減稅降費和助企紓困政策效果顯現,工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費用明顯降低,營收利潤率逆勢上行。但同時,中國內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和輸入性通脹風險均未消退,宏觀政策有必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碼,並定向支持民營企業、中游製造行業。

鍾正生建議,貨幣政策的重點應是用好用足支農支小、碳減排、清潔生產、科技創新、物流、養老等多項再貸款支持工具;財政政策加快落實減稅降費和留抵退稅政策的同時,亦有必要在消費、基建領域推出更具擴張性的計劃;產業政策的重點則在於進一步保供穩價。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