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競選政綱之競爭力篇 | 發揮「橋頭堡」優勢 全面提升競爭力
(大公報 記者 娛子硯)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在競選政綱中提出以「六大核心政策」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當中涉及金融、創科、文化、法治等多個領域。「金融香港最強,創科向國家看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表示,應盡快控制疫情恢復通關,避免對資金及人才的流動造成影響,金融領域是香港的最大優勢,理應牢牢守住。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控股有線公司董事長譚岳衡則建議,就政綱中互聯互通、人民幣離岸中心、綠色金融中心等方面,下屆政府在政策上「可以步子邁得更大一點」,積極主動吸引投資以增強港股流動性,並推出更多人民幣國際化與綠色金融有關產品。 大公報記者 吳子硯\大力發展資產財富管理
容永祺表示,在政綱鞏固金融中心方面的九項倡議中,應盡快在「發展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方面投放資源、大力發展。他說,因為香港在此領域優勢眾多,「擁有全球最頂尖的保險、信託、會計等領域的專業服務,又無遺產稅,全球最大的幾間保險公司皆在香港設立總部便是最好的證明。」他舉例指出,2020年香港管理的資產超過34萬億港幣,且在不斷增長中;而至去年年底,香港的存款亦有15萬億。「香港有充裕的資金,這是支撐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優勢。」
容永祺又說,創科領域需要向國家看齊,但金融是香港的最大優勢,應牢牢守住。「對內對外的『通關』都十分重要,但並非一定要同時進行。」他說,要把香港繼續打造成資金、人才都能自由流通的「自由港」,以及走進內地14億人口大市場的「橋頭堡」。
倡邁出更大步吸引投資
譚岳衡認為,下屆政府在互聯互通、人民幣離岸中心、綠色金融中心等方面的政策,「可以步子邁得更大一點。」他提出,當前港股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建議下屆政府加強與內地的溝通,合理引導內地居民跨境投資需求,進一步放寬內地養老資金、保險資金,投資香港的金融市場。此外,他十分認同盡快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認為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人民幣國際化所作的貢獻,建議「先行先試」港股通的人民幣計價買賣、推廣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等。
譚岳衡還支持李家超政綱中提到的打造國際綠色金融中心,他建議,推出更多的政策和動用更多財政資源助力綠色金融中心的建設,包括大灣區內綠色金融產品互認、碳交易合作等等。最後,他建議打造「一帶一路融資平台」,牽頭成立「大灣區開發銀行」,相信能夠有效吸引社會商業資本和國際資本開發建設大灣區,彌補香港缺乏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短板。
推動智慧城市 帶動創科就業
對於李家超在政綱中談及發展創科中心以帶動經濟轉型,又着重提及加快推進智慧城市,以提升市民生活素質,資訊科技界出身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對此表示十分認同。她說,智慧城市的發展不但便民利民,還將帶動許多科研項目的落地,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對經濟提升不可小覷,同時創科領域的擴大亦會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成果將回饋民生。
她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法規、政策、人才配合,認同政府應積極拓展創科政策,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並時時更新有關法規。
加強兩地數據互聯互通
葛珮帆認為,安老服務與交通問題困擾本港多年,若能盡快在此處發展智慧城市、做出成果,市民與市場的信心定能迅速增長。許多實用與安老院舍與居家安老的科技產品已然存在,「關鍵只是政府用不用」。而智慧交通亦已在推進中,面對本港泊車位嚴重不足的情況,政府就「智慧停車場」已做了許多試點,技術成熟、反饋良好,建議盡快全面鋪開。
此外,她表示,政府部門的數據互通、「一站式政府服務」等方面若能給出時間表,亦能令市民「見得到、感受得到」投資科技的益處。
她又說,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工作和定居,香港和大灣區內地智慧城市的建設合作亦可更加深入和密切,例如銀行戶口、兩地車牌、電子病歷實現互聯互通,讓市民毋須等至通關才能到當地辦理。政府多年來在有關措施推動上速度較慢,她樂見李家超在創科部分的政綱中提出利用好大灣區發展,推動香港及周邊城市的深度合作。
加入「區域夥伴協定」 確保航運地位
在李家超的政綱中,發揮香港所長、多元自由發展是重要部分,其中發揮香港航運中心的作用,以及加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等倡議亦吸引不少關注。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贊成鞏固航運中心地位,他希望下屆政府積極與內地溝通,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及良性互動,發揮協同效應。同時,他認為要鞏固航運優勢,航空服務網絡的深和廣取決於客貨量,建議積極研發興建港深機場城際鐵路、加強發展海陸空連動,以吸引更多旅客在港轉機,增加經港處理的空運貨物。
對於加入RECP、爭取為在港企業進入內地市場創造更有利條件,就是敢言副主席許小哲認為十分可行。她認為,美國熱衷於用關稅、制裁、禁運等多種打壓手段抑制中國的貿易自由化和發展,香港若正式加入RCEP並啟動,有望將香港的資源、資本以及中小企業的活躍範圍擴大至東盟市場,合理地將部分產業轉移到東南亞,亦能降低美國對華實施貿易戰帶來的貿易額減少等潛在的負面影響。
港競爭力排名 續居世界前列
李家超在政綱中強調,要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核心優勢。上月,英國智庫組織Z/Yen公布的最新一期(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簡稱GFCI 31)顯示,在全球119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三位,僅次於紐約與倫敦,較2020年3月時的排名微升一位。不僅如此,其中衡量香港金融中心競爭力的五大類特徵指標,除了金融業產業發展這個指標排名略有下滑,營商環境從第七升到第四,城市聲譽從第四升到了第三,調查問卷的主管打分亦在上升,充分說明香港的實力、競爭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值得繼續加強。
此外,香港交易所在過去12年中7次登上全球IPO集資榜首,世界各地發行人和投資者在香港匯聚,見證了亞洲最具活力的資本市場的機遇。儘管2020年環球市場波動,一級市場仍領先全球IPO集資榜,共有154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資金額達3975億港元,IPO排名第二。去年有所下降,仍排名第四,不僅如此,香港所管理的資產亦逐年增加,由2018年的約24萬億至2019年的約28萬億,而截至2020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按年上升21%至349310億元。業界人士強調,如何鞏固現有優勢,令資金進一步增加,亦是支撐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途徑。
打造「香港品牌」 擴大經濟規模
李家超政綱在關於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部分當中,強調以塑造文化之都推動創意經濟,要令香港成為「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國首選的展出地、全國首選的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對此,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出,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西九文化區內的世界級文化藝術設施陸續啟用亦已奠定了「文化之都」的基礎。他建議,加強文化藝術教育及人才培訓,同時促進本地文化藝術活動、鼓勵市民參與,進一步保育及宣傳本地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文化與旅遊結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亦認同,文化產業可成為香港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香港能成為國家軟實力的輸出點。在為年輕人開拓新出路方面,他建議政府在基礎教育中加入藝術元素(Art),推動「STEAM」教育,加強學生普遍的藝術表達和欣賞能力,培養同時具備科技和藝術能力的人才。在調撥資源方面,他贊同以政策規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創造「香港品牌」以增加流行文化出口,擴大經濟規模。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2/05/05)
相關「李家超競選政綱」系列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