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香港應走穩「由治及興」每一步

文|施維雄

4月29日,香港特區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交作業」了。本人認為,李家超先生經個人及團隊深思熟慮發布的「四大政策綱要」,是對此前「三個施政方向」的深化和完善,具有「落地」香港各階層的可執行性。以下,本人分享對「四大政綱」的深刻印象。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維雄(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印象1:拚搏經濟,關注民心

從年頭到年尾,從回歸前到回歸後,引起坊間議論紛紛的檔或政綱數量不少;但是,直面經濟、民生等領域痼疾,有勇氣有方向去解決的規劃、措施及法規其實不多。至少,從李家超先生4月29日正式提交的「作業」提到的「四大政綱」,再結合數天前的「三個方向」,本人看到了有別於以往的新氣象。

例如,政綱第一句提到「團結一致為民解困」,體現了鮮明的「以結果為目標」的導向。如何為民解困?思路指向政府治理和服務,並在「強化政府治理能力」這句話中強調了「強化能力」。

又例如,「三個方向」還包括了「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為此,「四大政綱」深化的對策是「創造持續發展空間」。當然,需要做的改革和完善措施,預期有很多,需要更高效率和品質的吏治做保證。

此外,本人認為此前李家超先生提到的「奠定香港發展穩固基石」,重點應為「人心」,要有超常規的力量和勇氣去達致人心真正回歸,推動全港各行各業、每個階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而收穫屬於香港的成果。對此,「四大政綱」着墨最懂,包括了「提供更多安居之所」「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和「增加青年上流機會」。

印象2:走穩公眾路線,香港才有未來

「四大政綱」出爐前,翻開港聞版,見到李家超先生密集拜訪各界,聽取各階層意見;同時,除了線下還有線上,本人也參與其中。及至政綱發布,不難看到,各行各業各階層的進取意見和有益建議,在「四大政綱」和具體內容均獲得了提煉表述,也有具體的解決思路。顯然,「四大政綱」沒有高高在上,而是呈現出顯著的公眾路線。

誠然,讓香港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發揚光大,同時還要破解經濟、民生、人心、治理等方面的痼疾,需要着眼於「公眾路線」這四個字,需要以結果為導向去實施。李家超先生提到的「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及「增加青年上流機會」,正是體現公眾路線的治本之道。讓香港沿着公眾路線走下去,構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和實踐體系,未來肯定不是一項獨立任務,而是要融入到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協力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最徹底人心回歸等整個龐大體系中。

本人建議,特區未來推行的每項政策,每項規劃和建設專案,都應着眼於供給的品質、數量和效果,這才是真正的公眾路線。住房、就業、醫療、養老、教育、貧富懸殊等問題,每位港人都關注,特區未來管治團隊要有治癒和破解的擔當,走好第一步,走穩每一步,香港才有未來,港人才會看到希望。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