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源特派員發表署名文章《誰是「禍亂輸出源」?》

2022年4月14日,外交部駐港公署劉光源特派員在《中國日報》發表題為《誰是「禍亂輸出源」? 》的英文署名文章,揭批個別大國挑動俄烏衝突並且不斷拱火澆油、趁亂大發戰爭財的卑劣行徑,提醒亞太國家吸取烏克蘭危機的教訓,對個別大國在本地區復活冷戰思維、引入陣營對立保持警惕,呼籲共同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地區和全球安全架構。全文如下:

近來,俄烏衝突成為國際風雲突變的風暴眼,導致全球局勢劇烈震蕩,影響日益蔓延外溢。

烏克蘭問題有非常複雜的歷史背景和經緯,局勢演變至今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很多西方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說是危機的始作俑者,並曾就北約針對俄羅斯的持續擴張可能帶來的風險提出過警告。然而,個別國家置俄羅斯正當合理安全關切於不顧,極限施壓,挑起對抗,背信棄義推動北約五輪東擴,向東推進1000多公里直抵俄邊境,一步步將俄逼到了牆角,也將俄烏矛盾推向了火山口。

個別大國一貫「點火不滅火」,生亂不止亂。烏克蘭衝突爆發前,渲染危機,兜售戰爭,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衝突發生後,不但不為緩和局勢、勸和促談作出努力,還不斷拱火澆油,向烏克蘭「遞刀」輸送更多武器,坐視戰火蔓延。同時,帶頭並煽動盟友對俄羅斯進行單邊極限制裁,導致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紊亂加劇,進一步拖累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世界經濟。

製造危機、趁亂漁利、轉移國內矛盾、為自身霸權「續命」是個別大國的慣用手段。上世紀90年代對南聯盟,本世紀初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後來還有對利比亞、敘利亞,殷鑒不遠。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個別大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的10多億美元援助中,相當大比例都用來採購武器裝備,變相給軍工複合體「輸血」,讓其大發戰爭財。對俄羅斯制裁後,全球股市劇烈震蕩,油氣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嚴重衝擊國際經濟貿易和各國社會民生。然而,我們看到,個別大國能源巨頭獲利頗豐,3月份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環比增加了近16%,創歷史新高,其中對歐洲出口量佔六成以上。俄羅斯資產被抄底,大量國際資本向個別大國流動,令其股市一漲再漲,金融資本財團通過投機賺得盆滿缽滿。世人再次看清了個別大國的自私虛偽。

為禍亂埋單的往往是其他國家,甚至包括個別大國的盟友。歷史上歐洲的利益不止一次被個別大國出賣,上一次是在阿富汗,這次則是在烏克蘭。戰火發生在烏克蘭,歐洲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陷入安全困境。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民眾不堪重負。烏克蘭難民源源不斷湧入,給歐洲帶來沉重經濟和社會負擔。歐盟國家需要早日看清個別大國的「離岸平衡」伎倆,從自身利益出發,增強戰略自主,不要再為其「火中取慄」。

個別大國在挑起俄烏衝突、造禍歐洲的同時,也沒忘記繼續在亞太攪亂地區形勢,賣力推進所謂「印太戰略」,特別是加大在南海和台海「攪混水」。

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和平安全才是國際社會最應珍惜的財富。中方始終主張,對話談判才是化解危機最現實可行的方式。我們希望相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鼓勵和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共同推動局勢降溫。

作為利益攸關的亞太國家,我們要充分吸取烏克蘭危機的教訓,維護好本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發展局面,高度警惕和大力抵制在亞洲引入陣營對立、製造動盪緊張的圖謀。我們不能允許冷戰思維在亞洲地區回潮,不能允許陣營對抗在亞洲地區重演,不能允許地區中小國家淪為大國博弈的工具甚至犧牲品。中方願同地區其他國家一道,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地區和全球安全架構,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發揮更大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