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新選制下首場特首選舉   為「一國兩制」長治久安做出歷史性抉擇

文/王曦煜

4月9日,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參選特首的李家超,正式宣布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李家超表示,新特首要確保「一國兩制」下,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對此,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建制陣營也紛紛對其正式參選表達出歡迎和支持的意向。這種萬眾所歸的大團結局面,實際也深刻反映了當前深陷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中,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和本地區態勢,香港社會對於應該選擇一種怎樣符合實際的民主發展進程,期許一種怎樣的社會發展前景,做出了如是歷史性抉擇。

事實上,作為社會撥亂反正,以及選舉制度改革後的首次特首選舉,在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開啟良政善治進程中,其所代表的標誌性意義,是有着里程碑價值的,所產生的影響更是超出以往任何一屆。

眾所周知,香港新的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確立,由新選制改革而奠定。而舊選制的問題,在於無法從制度上確保「愛國者治港」,進而令「逢中必反」的政客得以通過選舉進入參政架構,嚴重損害了「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且單純以選舉為架構設計核心的舊選制,造成不同界別、黨派、地區之間的利益糾葛和黨同伐異,裹挾着境外和分離勢力對香港政局的撥弄籌謀,令原本應秉持「行政主導,行政與立法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行政與立法關係,演變成為「行政主導難,行政與立法相互對立,相互攻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嚴重窒息了香港社會各界均衡參與民主的空間,同時助長了地產霸權、經濟結構單一和階層固化等社會深層次矛盾愈演愈烈,令廣大民眾的根本福祉受損。

筆者認為,新選制以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為原則和目標,針對性地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首先,從制度源頭上,杜絕了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特區管治架構,徹底解決了對「一國兩制」和地區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威脅;其次,選制改革以賦權選委會為抓手,改革選委會,增加選委會界別分組,優化不同社會階層參政議政的「均衡參與」空間,直接打破了過去某些界別、地區或政黨的利益局限性,避免其將自身利益凌駕於社會整體利益,更能兼顧不同持份者的權益,令選舉的廣泛性和多元性獲得提升,也推動了香港民主進程的發展,這正正是新選制的制度優越性和正當性所在。

應該看到,一個選舉制度的優劣,要由實際帶來的政治效果來檢視。能夠捍衛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使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彰顯,以增進社會整體利益,提升不同階層均衡參與程度作為民主初心的選舉制度,就是一套符合「一國兩制」,符合香港實際的好制度。

當前,建制派陣營對特首人選的高度共識和空前團結,一方面是出於認同李家超以往在止暴治亂,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擔當和敢於作為,另一方面也是基於香港仍然面對十分複雜的內外挑戰。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香港融通中西的特殊角色令其不可避免也成為中西方角力的前沿。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的介入和干預已是不爭的事實,亂港極端分子依然蠢蠢欲動,挾疫謀亂之心從未停歇。而疫情衝擊下的香港經濟經歷了怎樣的打擊,更是不言而喻。穩定,是當前香港社會發展的最大共識。香港過去在「反中亂港」陰霾下被撕裂的社會族群關係,被嚴重損耗的社會發展動能,在極端代議制下的無路可走的一系列社會難題,依託選舉制度的改革畫下了歷史性的轉折點。歷史發展到當下,作為承擔「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大角色的行政長官,社會期許這是一位有堅定大局觀、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香港穩定、敢於破解多年民生難題,帶領香港走出發展瓶頸的領導者。相信這也是建制派陣營以空前團結之勢,全力支持李家超的根本原因所在。從着眼於「一國兩制」長治久安來看,這也代表社會最廣泛利益的歷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