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風基金|小心中風年輕化! 遠離不良生活習慣

親愛的讀者:

這是中風基金會首次在本專欄和大家見面。十年前,一群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大學教授、康復專家和病人照顧者走到一起,成立香港中風基金會這個慈善組織,希望能集思廣益,為市民提供一個全面了解中風的資訊平台。過去一段日子,中風基金會亦透過不同媒體,宣傳中風的嚴重性,及其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希望大家及早對中風有充份了解和預防。

中風是香港第四大「致命殺手」,每年奪去逾三千人的性命。中風又叫做腦猝中,腦部一般只佔身體百分之三的重量,卻消耗身體百分之二十的氧氣,可見腦部多麼需要暢順的血液供應。

中風的種類:

  1. 缺血性中風

又稱腦梗塞,大約佔病例中的七至八成。由於每條腦血管都有獨特的供血範圍,血管之間不足以相互代替。因此一旦其中一條血管堵塞,它負責供血的腦組織,只需三四分鐘就開始壞死,立刻引致功能失調。至於血管堵塞的原因,可以是因為血管壁的病變阻礙血液流通,也可以是因為血液將血栓推到較細的血管而將其堵塞。

  1. 出血性中風

俗稱「爆血管」,佔中風病例中約兩成。血管由於先天或後天的病變,導致血管壁某些地方變薄,承受不住血壓而爆破,血液流出,破壞腦組織。

無論是缺血或出血中風,造成部分腦組織受破壞是不可避免的,最先進的治療,亦只能是將破壞減至最少,讓病人較快康復;反之,若沒有適當的治療,腦部組織破壞會一直惡化,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圖片來源:香港中風基金會)

的而且確,中風在長者身上較為普遍,但事實上,所有年紀的人都可以中風,因此,一旦發覺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有突如其來的功能失調,便要盡快求醫。有句口號叫「談笑用兵」。「談」—説話模糊不清 ;「笑」—笑的時候咀角歪斜; 「用」—手腳不靈活;「兵」—請救兵。只要發現一項,就是時候請救「兵」,立即致電999。

(圖片來源:香港中風基金)

現今醫學昌明,無論缺血或出血性中風,都有合適的治療方案應對。只要就醫及時,成效會較理想,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治療時間」。但評估病情卻需時進行檢測和不同的掃描,因此一旦有中風的早期症狀,大家務必分秒必爭,以保腦部功能。

執筆之時正值新冠肺炎第五波猖獗,救護車的應召時間有機會較長,可能也要考慮其他以交通工具運送病人。由於政府公立醫院有一套完善的分流制度,只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治療應當不會受阻。加上近年不少私家醫院也開始提供一些急性中風的診治套餐可供病人選擇。

有賴醫學進步,能夠保護生命和大大減少腦部受損的成功率是提高了,但如果想得到最佳的成效,緊急治療過後,漫長的康復運動也尤為重要!就病者受損的功能,進行物理、職業和言語治療。治療的目標,是讓成年患者能盡量重回發病前工作崗位,年輕人也可以重回學校,繼續學業。

要提醒大家,無論我們如何早發現,早治療,總有腦細胞受破壞,因此預防是遠勝治療的。既然中風是由血管病變引致,預防或控制導致血管病的風險因素就非常重要。

首先要控制「三高」,即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三高」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但只要定時體檢,不難診斷出來。患者務必聽從醫生建議定時服藥,把「三高」控制下來。有些患者可能會出於各種原因自行停藥,但要知道藥物只是「治標」而非「治本」,所以只要是確診「三高」,藥物便不能停。其實這些控制「三高」的藥物副作用一般很輕,比起中風的影響,可謂微不足道。

此外,生活習慣也與中風風險有關。吸煙不但影響肺部功能,也破壞血管,故建議煙民應考慮應戒煙。另外,現今社會富裕,飲食富足,超重過胖情況越來越普遍,同時令更多人患有「三高」等相關疾病。

我們相信,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中風近年有年輕化不無關係。飲食均衡,注意食量,多做運動,作息有序是身體健康的金科玉律。統計學指出,每四人之中就有一位在其一生中會經歷中風,但我相信只要您留意這專欄日後的報道,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聽從醫生建議服藥,這人一定不會是您。

方道生醫生
香港中風基金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