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香江|政府工作報告蘊含着香港機遇
文/屠海鳴
2022年的春天,疫情與戰爭的陰霾,令世界變得憂鬱;而北京和煦的陽光,令人溫暖!昨天上午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全體委員列席開幕會。
「這是一份務實的報告!」開幕會一結束,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們就通過微信等多種方式熱議報告。「經濟增長指標符合當下實際,體現穩中求進」、「香港要發展好,必須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擴大內需給香港帶來機遇」……熱議歸結為一點:香港最大的機遇在內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蘊含着不少「機遇點」。
堅持「一國兩制」不動搖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涉及港澳的這段話不長,卻內涵豐富,再次表明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筆者在交流中向委員們分享了自己對這段話的感悟。第一,貫徹「一國兩制」的前面有「全面準確」和「堅定不移」,這意味着香港需要繼續查找社會治理的漏洞,建立健全基本法的落實機制;要讓基本法的原則和要求落地,決不能「懸空」。第二,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這再次明確了香港特區的所有權力均來自於中央,香港特區必須謹記這一點。第三,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這裏用的動詞是「支持」,而不是「領導」「主導」,意味着特區管治團隊必須扛起治理香港的主體責任。
許多委員都表示認同筆者的見解,他們紛紛說,無論什麼時候,香港社會都不能挑戰這些重大原則,這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前提和基礎。
「5.5%左右」利港經濟增長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多少?全球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5.5%左右,相比於去年的6%左右略有下降。
「這個目標定得合適,體現了穩中求進」。吳良好常委在與筆者電話交流中分析,由於疫情導致供應鏈受損,加之發達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國內多行業政策改革調整、能耗雙控,中國經濟面臨着「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5.5%已經不低了!」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黃蘭發說。他認為,全球經濟還處在谷底,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長不樂觀。中國如能實現這個目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世界經濟最大的亮點在中國,香港最大的機遇在內地。5.5%蘊含着香港經濟發展的機遇。」王明凡委員說。「是啊!香港的轉口貿易規模很大。內地經香港的轉口貿易量越大,對香港帶來的紅利就越大。」曾智明委員說。「內地經濟增長,也將給內地的港企帶來發展機遇,還將給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活力。」孟麗虹委員補充說。
大家普遍認為,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繫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家經濟增長,香港經濟必然受益。
「擴大內需」助港企拓展內地市場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委員們聚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展開討論,「這不僅可以拉動內地省份,也可拉動香港。」筆者認為,「內循環」越是暢通,越有利於香港企業開發內地市場。現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迷,港企進軍內地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內地有14億人,中產階層超過4億,消費升級帶來巨大需求,這個蛋糕很大,香港企業不能錯過!」劉與量委員說。「擴大內需屬『內循環』,『內循環』也需要『外循環』助力,香港的資本等方面的優勢,有機會幫助內地擴大內需。」鄧清河委員說。筆者表示,香港企業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可以為內地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只要我們揚長避短,就能開闢一片新天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一大亮點:退稅減稅規模歷史上最高,達2.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支持製造業的退稅減稅達1萬億元。對這一重大舉措,大家也在交流各自的看法──
李賢義委員說:「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疫情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衝擊雖然不大,但在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一些企業也很艱難,退稅減稅的措施,可以讓市場主體得到實惠。」
「放水養魚」利於對外開放
張學修委員表示,香港是實行低稅率的經濟體,稅收低,則容易吸引投資。今年中央實施這麼大規模的退稅減稅,一定能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吸引更多外企進入內地。黃少康委員指出,外企主要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大部分外企把結算業務放在香港。這對香港經濟是利好消息。
大家表示,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大規模退稅減稅政策,有利於擴大開放,利及長遠,也利及香港。
夜已深,意未盡。一份報告,承載着中國的未來,蘊藏着香港的機遇。令人看到前路上的曙光,振奮人心!
(全國「兩會」委員手記之三)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大公報A6:要聞 2022/03/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