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兩會前瞻 | 新征程傳遞哪些發展新信號?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趕考路」舉世矚目。今年,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履職跨入第五個年頭,他們將關注哪些議題,會議將釋放哪些中國發展信號,諸多看點值得期待。

看點一:穩定經濟大盤怎樣發力?

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與此同時,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面對世紀疫情、百年變局交織影響,中國經濟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住經濟大盤,就能克服疫情影響,穩住民生底線,在新一輪增長中取得先機。

兩會上將如何設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備受關注。張立群說,綜合考慮過去兩年經濟增長率,以及內外環境、經濟增長潛力等條件,積極、穩妥設定今年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目標,有利於引導社會各界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近期,從需求到供給,外貿、工業經濟、服務業等方面一系列穩定經濟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環保等領域重大項目加快落地。今年兩會,穩定經濟大盤還將出台哪些政策舉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合理安排地方債、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穩定房地產市場、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等,都將受到代表委員熱議。

在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看來,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選擇「對」的投資項目至關重要。科技創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轉型等相關領域的投資,既能創造短期需求,也能為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看點二:重要領域怎樣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方能行穩致遠。在諸多重要領域,今年工作如何謀劃部署,改革怎樣持續推進,是代表委員的重要關注點。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了兩條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項重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除了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外,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還要重視提高農民積極性。針對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部分脫貧群眾收入不高的問題,加強動態精準監測、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加大金融保障服務。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今年1月,國家出台促進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呼籲擴大綠色和低碳產品的供應和消費。在此前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雙碳」、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頭戲,新能源布局更是紛紛入列目標清單。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強認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低碳產業深入融合,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國進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如何有效規劃並探索路徑,將成為代表委員重要關注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劉學良說,促進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是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的重大舉措。

看點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續加力?

穩就業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國就業人群總量大、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面臨較大壓力。針對如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最大限度實現人崗相適、落實2億靈活就業群體的勞動保障等等,公眾期待代表委員帶來更多、更具體的意見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許光建說,要警惕輸入型通脹壓力,要繼續保持居民消費價格平穩,保護好老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

住房關乎千家萬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任務艱巨。在堅持「房住不炒」原則下,如何滿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雙減」政策、養老保障、老舊小區改造、智慧醫療等民生關切,也將受到廣泛關注。

看點四:疫情防控怎樣更精準?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覆。我國十幾個省份報告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疊加流行的特點。如何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是社會關注焦點。

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處置早期關鍵「窗口期」,堅決果斷採取各項防控措施,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萬劑次。國家衞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疫苗接種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手段。

「精準」成為疫情防控關鍵詞。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在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準防控、精準救治、精準保障。

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提高篩查效率、精準防控,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醫療救治資源和公共衞生體系更有彈性和韌性,均有待代表委員提出真知灼見。

看點五:地方組織法怎麼修?

今年全國人代會的一項重要議程,是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正草案)》。

地方組織法是關於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組織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於1979年通過,歷經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決定,修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改地方組織法是繼修改全國人大組織法之後,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又一重要舉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點,是回應了當前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組織和工作制度。比如,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予以細化,進一步規範省、設區的市兩級人大專門委員會的設置和名稱,明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等基本原則,適應監察體制改革需要增加相關內容等。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着基層人大和基層政府的職權較為單一、基層人大常委會的作用不清晰等問題,需要法律予以規範明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表示。

此外,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還增加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關規定。

看點六:外部環境如何應對?

全球疫情創傷尚未治癒,國際經濟亟待復甦,氣候變化挑戰嚴峻,然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流橫行,烏克蘭局勢複雜多變,世界形勢激烈動盪。中國如何處理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堅持對外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備受矚目。

2022年,中國將繼續在全球治理的多邊議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出席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以及上合組織等相關會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國外交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國內經濟發展營造良好、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

今年還是中國同多個國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國深入拓展全球夥伴關係的重要節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中國將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中國等10國正式生效,標誌着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阮宗澤表示,積極服務國內開放發展,將是今年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施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進中日韓自貿談判,推動實現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等都將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話題。

此外,如何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共築全球免疫防線,也需要代表委員群策群力。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