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疫故事9| BB發燒媽媽心痛 藥物脫銷如何「自救」?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九歌報道,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單日確診個案從百餘宗激增至3萬多宗。本港醫療「爆煲」,感染新冠肺炎後輕症及無症狀的市民唯有居家「自救」,市面上必理痛、連花清瘟等藥品全城賣斷貨。
市民譚女士在上星期五(25日)出現喉嚨癢的情況,是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之後做了幾次快速測試,結果都為陰性,最初以為是過敏性哮喘發作。翌日,她又進行三次快速測試,結果亦為陰性,但當晚開始發燒。星期日早上,她發燒至38℃以上,再進行病毒測試,結果為陽性。譚女士直言,看到結果時「愣了」,家裏沒有預備相應的藥品。譚女士緊急聯絡同事朋友上街買藥,跑遍多區都空手而歸,最後是靠同事和朋友湊了一些藥送來。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孩子的退燒藥。她加入一個「肺炎媽媽自救孩子」群組,推薦有兒科醫生可以遠程問診。譚女士隨即聯絡相熟的兒科醫生,得知嬰兒可用的退燒藥有三種,分別是兒童用的必理痛和布洛芬,及一種肛塞退燒藥,惟兒童用的必理痛只能解決低燒,肛塞退燒藥效果最好,但已經脫銷,醫生只能開出六日的劑量。譚女士直言自己「算是幸運」,有相熟的醫生和朋友幫助,但相信像她一樣買不到藥物的市民大有人在。
譚女士曾經以為疫情離自己很遙遠,直到出現病徵,她亦實在想不出在何時何地感染病毒,近期唯一一次出門是2月22日接種疫苗。在自測呈陽性後,她立即通過「衞生防護中心2019冠狀病毒病病人網上申報表格」上報確診情況,但直至今日都未曾收到任何訊息或電話,「沒有任何人管我,我家裏還有7個月大的孩子」。
面對必理痛等藥物脫銷的情況,家庭醫生張永德今日(1日)表示,退燒藥的主要成分是撲熱息痛,必理痛只是其中一個品牌。小朋友高燒可以用布洛芬(即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在藥房都可以買到。若完全買不到任何藥物,病症出現時,市民需要先進行自我隔離、盡量休息及多喝水,家長在照顧發燒的小童時,可用暖水打濕毛巾擦拭頭部及身體進行物理降溫,有需要時保持空氣流通以便更快散熱。
他續指,通常新冠肺炎會引起兩大類症狀,即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和腸胃不適。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燒、喉嚨痛、乾咳及少少鼻水,患者需要服用退燒藥、消炎藥;腸胃不適、作嘔拉肚子,則需要服用止瀉藥物,但張醫生強調除非很嚴重,否則不建議吃止瀉藥,以便讓病毒盡快排除身體。
市民有相熟的家庭醫生,可以通過電話問症,由家庭醫生會遠程聯絡根據情況開藥,惟順豐、Lalamove等物流日前在多區實行有限度服務,因此網絡問診需要以有非確診人士親自取藥為先決條件,建議未染疫的市民聯絡家庭醫生預備藥物「看門口」。
目前有14間指定診所協助診斷和治療已接獲通知檢測結果為陽性,並且在等候入院或入住隔離設施期間因較輕微感染徵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等,而需要獲得醫生診症服務的人士。張永德醫生表示,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若未能於網上上報,則無法致電指定診所享受服務,直言會經歷「空窗期」。
「抗疫服務站」相關文章鏈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