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赞成逆周期政策保民生

2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2/2023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新華社)

文/譚岳衡

今年財政預算案發布時間十分特殊,正值香港受第五波疫情衝擊,疫情嚴重影響社會經濟活動,市民和各行各業處境艱難。本次預算案繼續採取擴張性、逆周期的政策基調來保障民生,這在目前經濟社會環境下是適當的,表示贊成。

在紓困措施方面,筆者曾向陳茂波司長提出要確保「精準扶持」,研究具體受影響行業的中小企,並加大扶持力度。今次預算案向中小企業拋出了「救生圈」,包括: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所有信貸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優化該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試行推出「出口信用擔保計劃」,為保戶的出口融資作最高七成的信貸擔保;下半年推出「彈性賠償率」安排,鼓勵出口商承接海外買家的更大訂單,提升他們的保險保障。相信這些舉措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壓力,幫助全港30多萬中小企「疫」境求生。

在金融政策具體實施過程中,認為有四方面需進一步強化:

一是債券市場方面,要擴大地方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這是現實、可操作的,同時也能夠推進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建設。另外也要拓展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風險管理工具,做深債券市場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市場深度。

二是綠色金融中心發展方面,建議擴大綠色零售債券和銀色債券的規模和發行頻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預算案中提到了擴大綠色債券規模和降低「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的資助門檻。建議將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放到更高的發展戰略層面考慮,推出更多的政策工具和財政資源助力綠色金融中心的建設,包括碳交易所的設立、鼓勵在港金融機構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綠色項目支持以及加強與國家及全球各地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等。

三是資本市場方面,在目前的國際環境和競爭的格局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面臨很大挑戰。在新股融資的一級市場,香港的市場估值較低,企業即使不去美國上市,也可能選擇去估值比較高的A股市場。這樣的話,中概股的回歸不一定就能成為現實。

此外,內地上交所的科創板、深交所的創業板、新成立的北交所,都與港交所的科技股上市構成同質化競爭。中國證監會之前公布所有到境外上市的項目都必須要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查,包括來港上市,這會給香港一級市場帶來影響。香港在新股融資方面,以往的「躺贏」局面或不復存在。在此背景下,香港的新股融資市場一定要深化改革、放鬆門檻,發揮好香港資本市場差異化發展和具包容性的特點,把差異化發展的戰略梳理清楚,以此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四是互聯互通方面,支持「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以促進交易量的提升。對於「跨境理財通」,預算案中提到會增加參與機構數目,建議因應業界的呼籲擴展參與機構類型,將參與機構類型從銀行擴展至證券、基金等機構,提升香港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持續擴張性的開支為財政儲備帶來壓力,目前中期預測並未考慮未來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建議财政措施要更注重開源節流,未雨綢繆。節流方面精準發力精打細算,開源方面探討多元化收入來源,爭取盡快縮減赤字,維持本港相對健康的儲備水平。希望政府時刻以更務實、貼地、勤勉的態度,去制定落實每一項政策,提振經濟,走出疫境。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