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選手敢為人先 戰勝恐懼追夢爭金

◆雪天一色的美景是冬奧選手們面臨的潛在威脅,氣溫、光照、風速等自然條件,都會影響選手即場發揮。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2022年北京冬奧開幕至今,眾多冰雪賽事精彩紛呈。不過相較夏季奧運,冬奧不少項目風險更高、難度更大,選手們要直面室外競賽充滿變數的自然條件,也要承受高速競逐帶來的巨大傷病風險。正如香港代表團短道速滑選手朱定文克服嚴重傷患,站上冬奧賽場一樣,冬奧選手們正是戰勝內心恐懼,以敢為人先的姿態挑戰自我,一步一步實現更高目標。

與夏季奧運有較多室內項目不同,冬奧雪上項目幾乎都在室外舉行。觀眾眼中雪天一色的美景,卻是選手們面臨的潛在威脅,氣溫、光照、風速等自然條件,都會影響選手即場發揮。2018年平昌冬奧單板滑雪冠軍、奧地利選手加塞爾指出,當選手們在空中高速旋轉,白色的雪地和天空幾乎難以區別,落地前隨時可能迷失方向,「可以說完成每次跳躍,你都只有10秒鐘時間保證一切正確。」

雪橇選手撞斷骨 鼓起勇氣再奪牌

即使回到室內,冰雪賽事的風險依然不減。以雪橇和鋼架雪車項目為例,選手們要借助載具,在光滑曲折的賽道上迅速滑行,途中需依靠身體調整方向。舉行北京冬奧雪橇賽事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上,便設有多達16個彎道,其中更包含首創的360度彎道,當選手們以高達時速135公里的速度飛馳,競賽的挑戰可想而知。

◆速滑選手經常在比賽中互相碰撞,導致受傷流血。資料圖片

不論是在雪中騰空而起,還是在賽道上縱橫馳騁,傷病威脅都如影隨形。美國雪橇選手斯威尼回憶平昌冬奧期間,她在最後一輪競賽中出現失誤,高速撞上賽道邊緣保護牆,「幾乎是一瞬間,我意識到雪橇失控了。我竭盡全力嘗試降速,就像慢動作一般在撞擊前抬起頭來。我的頸部和背部骨折了,但總算能護住頭部。」

在漫長的養傷期間,受傷經歷一度成為斯威尼的夢魘,「我從未經歷過這些,也自此體會到恐懼,能夠克服這一切非常具有挑戰性。」受傷一年後,她再度鼓起勇氣重返賽場,在當年世界盃比賽獲得銅牌。

◆雪橇選手在賽道上高速馳騁,稍一不慎隨時發生嚴重意外。資料圖片

「征服內心恐懼成奮鬥意義」

參與高風險的冰雪賽事,出於本能的恐懼自然無法避免。冬奧選手們正是在恐懼和激勵中尋獲平衡,從而在盡力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勇敢迎接更大挑戰。奧地利雪橇選手坦策稱,成功的經歷便是將緊張化作動力,「你當然會害怕出錯,但你要做的就是全心投入競賽,很多時候這種專注都能起到作用。」

前日在自由式滑雪混合團體空中技巧項目奪冠的美國選手考德威爾,今年已是第4次征戰冬奧。她相信克服恐懼的秘訣不單源自強烈的好勝心,更是出於對滑雪的熱愛,「我會不斷告訴自己:我來到了這裏、做到了一切。征服內心恐懼的體驗難以置信,這就是我奮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