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病毒不能平衡 堅定「動態清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月2日到觀塘社區中心探訪包裝快速測試套裝義工。圖為林鄭月娥(右三)與相關義工交談,旁為觀塘民政事務專員謝凌駿(左三)和署理民政事務總署署長王秀慧(中)。

文/譚岳衡

過去一年,香港疫情防控有成效,市民得以度過一段安穩日子,經濟逐步恢復。第五波疫情爆發後,特區政府短時間內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第一時間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圍封染疫社區、進行大批量檢測等,尤其是一線抗疫人員農曆新年也沒有放鬆,壓力與辛勞可想而知,這些努力與付出都值得肯定。但是本港防疫措施仍存有許多漏洞,亟待補上。

外防輸入方面,政府放任機組人員享有返港免檢疫已為人詬病多時,本輪疫情也正由此引發,今後針對機組人員必須實行更為嚴格的閉環檢疫;內防擴散方面,社區集體檢測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安心出行範圍不包括人流量大的商場,缺乏追蹤功能和非實名制等諸多問題,都是不容忽視漏洞。防疫絕不能靠運氣,這些細節如不重視,疫情很難得到控制。

特首早前在立法會表示,每項措施有其後果,需平衡能否接受。筆者認為,勞方和資方、商家和消費者可找到平衡空間,惟病毒防控絕無平衡可言。病毒不會體諒各方利益,它只會屈服於強有力的抗疫措施。當前香港最迫切的任務仍是堅定執行「動態清零」抗疫模式,不能承受「与病毒共存」带来的巨大风险。

本港現時數百宗源頭不明個案,意味社區有數百條隱形傳播鏈蔓延。政府防疫不能再被動,不能再遲疑,必須絕地反擊掌握主動權,逐個擊破痛點,需要擴大核酸檢測範圍,更快、更全面地找出傳染源。即使有客觀條件限制,也應朝全民檢測方向推進。特區政府應全面借鑒內地早已行之有效的防控經驗,盡一切方法控制疫情,必要時應果斷請求中央支援。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香港發生的事,我們都會全力以赴去支持去幫助。」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