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從北京冬奧會傾聽中國進步的步伐

2月4日晚,北京二○二二年冬奧會開幕式通過大量尖端科技,展示中國文化之美與奧林匹克精神的融合。圖為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的壯麗畫面。(新華社)

文/葉建明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中國立春的日子閃亮舉行。北京自此成為夏季奧運會126年、冬季奧運會98年來,唯一一個冬夏「雙奧」之城。

奧運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從1896年第1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召開直至今天,為歐洲、美洲、大洋洲及亞洲的24個城市帶來奧運榮光;從1924年法國夏慕尼第1屆冬奧會開始,冬奧盛會的榮耀也照亮了全球22個城市。迄今全球共有23個國家,43個城市舉辦了奧運會。

舉辦奧運會往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除了經濟因素外,也包括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歷史上,英國舉辦了3次夏奧會,德國舉辦了2次夏奧會和1次冬奧會、意大利舉辦了1次夏奧會和3次冬奧會。美國作為繼歐洲之後興起的強國,更是舉辦了5次夏奧會和4次冬奧會,成為奧運會歷史上舉辦最多的國家。

中國2008年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是全球首屆夏季奧運會之後112年才舉辦;今年的北京冬奧會,是首屆冬奧會之後98年才舉辦。原因很簡單,這與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相一致。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積貧積弱的中國首次有運動員單槍匹馬參加,如此孤獨,如此淒涼。而52年後的1984年,同樣是在洛杉磯,中國派出了225人的陣容參加第23屆奧運會,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更是奪取了中國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中國奧運史上的新篇章自此揭開。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誇贊為「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而本屆北京冬奧會,僅一場開幕式就以其科技與文化的炫彩,以「一起向未來」的天下大同觀,折服億萬喜愛奧林匹克的中外觀眾,實現「人類文明與奧運精神的交流與對話」。

奧林匹克運動記錄下中國發展進步的速度。僅從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14年實現的進步書寫着人類歷史的新標桿。2008年,中國經濟總量為31.4045萬億元人民幣(約為4.594 萬億美元)。當年,中國GDP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3位。到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億元人民幣(約為17.7萬億美元),經濟總量13年至少增長3倍,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有外媒評價中國與14年前比較,變得「更富裕、更強大」。

如果說,2008年中國首次作為奧運東道主登上世界大舞台還有些稚嫩,此次北京冬奧會,中國的自如大氣與自信則是展現無遺。本屆奧運會遭遇了疫情衝擊,以及西方國家以政治化衝擊奧林匹克精神的困難與考驗。從疫情來看,連續兩年的新冠疫情將世界分割成相對隔絕的塊狀。西方國家的「群體免疫」、「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政策帶來更多人數的感染與死亡。中國堅持「動態清零」,運動會「閉環管理」,令中國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下成為相對最安全的地方,冬奧運順利舉行。

在政治外交上,美國鼓動其盟友一起進行所謂「外交抵制」,試圖以此打壓中國,消弭北京冬奧會的影響。但令他們企圖落空的是,即便是全球疫情陰影籠罩,依然有2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王室成員以及7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奧林匹克歷史上,夏奧會一向比冬奧會更受關注。但去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只有13位國際政要出席。美聯社報道稱,儘管一直在談論外交抵制,但中國成功地吸引了遍布全球的總統、皇室成員和其他政要出席冬奧會開幕式。「中國成功吸引的領導人數量證明了該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

美聯社報道只提到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事實上,中國對於國際「價值理念」的影響力也在明顯增大。中國一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本次冬奧會口號:「一起向未來」,表達的就是這一價值理念。這與美國等國家違背奧林匹克精神,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外交抵制」,實則以霸權打壓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提升,格局高下,立馬可見。

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大變局之中。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變量就是中國的崛起,東升西降。這個歷史的大趨勢也不可避免地體現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目前北京冬奧會正有條不紊進行。遵循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中國正為全世界運動健兒提供一個安全、快樂,既競爭激烈,也和平共處、彼此尊重的大舞台。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表示,「奧運會總是搭建溝通的橋梁,絕不會築起一道道高牆。」今天,中國為國際社會「搭建溝通橋梁」的努力得到更廣泛認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當然,那些帶着有色眼鏡、拿着放大鏡抹黑中國的人不會少。但這正如毛澤東主席當年一句詩中所說:「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走過艱難困苦的中國,今天更有了這樣的自信。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