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隔離日記10|細密的疫情防護網

文/王一娟

閨蜜打電話聊天,順便講了一件令她吃驚的事。

前幾天,她的三歲小孫子有點感冒的跡象,偶爾有點咳,流清涕,精神倒是不錯。她在網上買了些小兒清肺顆粒之類的藥,給孫子送去。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就接到了居委會的電話,說她在網上買了感冒藥,問是什麼情況,是孩子感冒了嗎?現在情況怎樣了等等。把她嚇了一跳。

我也有些吃驚。這速度和精準度,不得不服。

幾年前曾看過一個男子在情人節買海鮮比薩的故事。

客服說:海鮮比薩不適合您。因為根據醫療記錄,您的血壓和膽固醇都偏高。建議試試低脂健康比薩。

顧客說,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這種的?

客服說,您上星期一在國家圖書館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譜》。

顧客要買一個大號的,客服建議買特大號的,因為男子家裏一共有六口人,大號不夠吃。

後來還有一系列精彩對話,包括客服說男子已在匯峰酒店定了今晚的房間,估計是與情人約會等等。

秘密被說破,男子當場崩潰。

現在看來,故事並非只是故事。

科技是把雙刃劍,端看用在什麼地方。

我對閨蜜說,現在是非常時期,也許是有關部門有規定,藥房必須把購買治療類似新冠症狀的藥品的人,及時報告,以便掌握居民身體健康狀況,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否則,就很難解釋居委會大媽怎麼會知道她買了什麼藥。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措施。去年在酒店隔離時,在網上買的東西,送到房間時,發現快遞已經被人拆開。打電話問前台,說上級有規定,所有寄往隔離酒店的快遞,都由公安部門拆開檢查,違禁用品不得入內。初時心裏很不舒服,覺得個人隱私沒有得到尊重。而且沒有提前告知。

今年入住時,隔離酒店已經有明確的提示:所有快遞,都需要經過檢查才能送到客人手中,並且對什麼能寄什麼不能寄,也有明確的說明,客人既享有了知情權,對被拆包的做法也多了些理解。

為了抗疫大局,人們願意讓渡甚至犧牲一部分個人權利,以換來更大範圍、更高程度的健康與安全。

在一些西方國家,有人以個人權利為由,公共場合不戴口罩,不遵守防疫規定,致使新冠確診數量屢創新高,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

安全網織得越密實,安全越有保障。

同學的一親戚回上海,到虹橋機場出關,沒人查他的健康碼。他想來想去不滿意,半夜打了12345電話提意見。凌晨,對方回話,報出了他的大名,報出了他過關的時間、幾號口、體溫,取行李的時間、體溫、出幾號口,等出租、體溫,上哪輛車、體溫。這位親戚服了!放心了!感謝上海市政府防疫給力而不擾民。

大數據的威力可見一斑。

正因為有了這些精準、到位的數據記錄與追蹤,上海才能在1月13日出現兩例確診病例時,將風險地區準確定為一家面積只有20餘平方米的奶茶店。而旁邊的理髮店、早餐店等都照常營業。有人稱其精準程度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內地的防疫工作之所以做得出色,有賴於政府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有賴於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以及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的高覺悟。當然,正確的決策必不可少。

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特徵,在災難面前表現得尤為明顯。疫情像一面放大鏡,把一個城市的文化屬性,加倍暴露於世間。

難怪人們稱北京為帝都,上海為魔都。

剛剛看到中評社17日的最新文章:《中評數據:港府防疫負面情緒今最高》,文章說,中評社智庫的大數據中心發現,近期香港社交媒體焦點已經回到防疫本身。香港現有防疫策略能否有效推進,徹底堵塞原有漏洞,正面臨最嚴峻考驗。

衷心祝福我深愛的香港早日度過第五波疫情。願更多的城市都能像上海那樣,致廣大而盡精微,快速、精準、科學、溫暖,充滿人文關懷。願疫情早點過去,讓隔離成為歷史。

(本文作者為新華社駐港記者)

「北京隔離日記」系列相關鏈接:

北京隔離日記11|「快關門,外面危險!」

北京隔離日記10|細密的疫情防護網

北京隔離日記9|歲晚深居懶出遊 小窗終日寄悠悠

北京隔離日記8|想念香港的水果了

北京隔離日記7|人生就是一場離別接着另一場離別

北京隔離日記6|沒有雲的天空多麼寂寞

北京隔離日記5|慢下來,等一等靈魂

北京隔離日記4|真溫泉還是假溫泉?

北京隔離日記3|好吃不過餃子

北京隔離日記2| 四菜一湯的一日三餐

北京隔離日記1| 終於回到北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