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冬奧探傳統冰雪文化淵源 禦雪賞雪戲雪練就「冰魂雪魄」

◆雲南曲靖市會澤大海草山國際滑雪場內不少小朋友在練滑雪。 新華社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冬奧即將到來,運動員於冰天雪地中備戰的颯爽英姿佔據大眾視線,冰雪運動也前所未有地在全民中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前往雪場、冰場,在運動中體會盡情飛馳的感覺。產業的沸騰及不斷完善,促使冰雪運動熱潮不斷升溫,但其實這並非今時今日才興起的流行,因為,中華民族自古便與冰雪有着不解之緣。幅員遼闊的中國,在嚴寒的北方,古代的人們不僅已經懂得如何抵禦冰雪,更學會了觀賞、利用其嬉戲,創造出獨特的冰雪文化,代代傳承。如今,玩冰雪運動既挑戰人的體能和意志,克服嚴寒鍛煉出強健的體魄,又可磨練出做人的毅力,收穫快樂,正是冰雪文化的真諦。

◆《山海經》中的釘靈人形象。

新疆阿勒泰地區被學者認為是現代滑雪運動的發源地,早在2005年,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鄉發現距今一萬年的一處岩畫,其中有「腳踏滑雪板,手持單桿」的狩獵人圖像。《山海經》中也描繪了神秘的釘靈人形象,「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釘靈之國亦是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據學者考證,釘靈人膝蓋以下所裹皮毛,應是獸皮製造的早期滑雪板。這些都印證了我國滑雪運動的悠久歷史。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臘月賞雪》(局部),人們正在堆雪獅。

滑冰:從狩獵到競技

滑冰是由滑雪發展而來的運動。隋唐時期文獻中出現了對滑雪板材質、形狀的說明,當時的室韋、拔悉彌等民族就「恒以木為馬,雪上逐鹿」,就是他們使用滑雪板進行捕獵的證明。古代先民逐漸掌握了滑降技術以及滑雪杖的使用,到了宋代,滑雪運動更增添了競技娛樂色彩,出現了拖雪車、堆雪獅等雪上活動,北方各民族於實踐中形成的雪上生產活動,逐漸演變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體育運動。滿族的雪地走、木馬滑雪,鄂倫春族的賽爬犁,朝鮮族的坐雪爬犁等等項目,都傳承發展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傳統冰雪競技項目。

今日,在北京的圓明園公園、什剎海公園等地的冰場上,都有民眾在進行冰上娛樂活動。溜冰、滑冰車、冰上雪橇、冰滑梯以至電動冰車、冰上觀光車等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令全民都可享受冰雪運動的趣味。

◆《冰嬉圖》局部,射手們在冰上滑行射箭。

冰嬉:冬日運動盛景

冰嬉,是古代冰上活動的泛稱,至宋朝有了明確記載,《宋史·禮志》稱:「(皇帝)幸後苑觀花,作冰嬉。」明代時,冰嬉列為宮廷體育活動,而到了清代,冰嬉不僅是宮廷冰上娛樂活動,更成為軍事操練項目,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時,就是運用了高超的滑冰技術,指揮一支以滑冰聞名的軍隊而取得勝利。入關後,清代歷任皇帝每年都要舉行大典,親臨檢閱「大閱冰鞋」,北海漪瀾堂、五龍亭、中南海的瀛台,都曾是皇帝「大閱冰鞋」的地點。後來,這種軍事活動項目逐步演變成一年一度的太液池冰嬉,遊藝性開始凸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清代宮廷畫師張為邦、姚文翰所繪的《冰嬉圖》就真實、形象地記錄了當時清宮冰嬉活動的情景,場面宏達,畫中有人物近兩千人,其中更包括了多種運動項目及動作,比如花樣滑冰的金雞獨立、哪吒鬧海、雙飛燕,以及冰上雜技的射箭、爬竿、使棒、弄幡等,直觀展示了冬日運動盛況。

◆冰嬉包括了多種運動項目及動作。

清代也是古代冰嬉發展的黃金時代,從東北到關內,宮廷至民間,冰嬉都大為盛行。康熙年間李聲振在《百戲竹枝詞》中寫道:「捷足行看健步紛,寒流趁凍雪花春。鐵鞋踏破奔馳甚,悔作銀河冰上人。」注曰:「足看鐵底鞋,一步恒數丈,行冰上,兼有能格鬥跳舞者,都門入冬,城河最多。」講的就是冬日民間冰嬉盛行之景,因此冰嬉亦有「國俗」之稱。

◆《冰嬉圖》由清代宮廷畫師張為邦、姚文翰所繪,場面恢弘。

古代也有冬奧會?

其實早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在關外舉辦過「冰上運動會」。根據金梁所輯《滿洲老檔秘錄》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於1625年舉辦冰上射箭、冰上武術、冰上舞蹈等多個冰上比賽項目,其中冰上舞蹈有一種「雙飛舞」,由兩人在冰上舞蹈、擺出各種姿勢,姿態優美輕盈,正類似於今日的花樣滑冰。這是中國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冰上運動會」,當時的貴族、將士爭相競賽,努爾哈赤甚至親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