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時評|屯門檢測暴露短板亟需改善

屯門先後出現多宗Omicron變種病毒確診個案,當局懷疑區內有隱形傳播鏈,呼籲所有在屯門居住和工作的人士接受檢測。屯門的檢測中心前晚和昨日都大排長龍,但現場指示不清,場地、人手、設施和檢測能力均有不足,個別地方更加出現無序聚集等候情況,印證本報建議當局及早建立一套集體動員抗疫模式,實有迫切需要。

本港這一波疫情還在擴大,屯門不但新增個案較多,其他地區多宗確診個案的患者也曾在屯門區活動,反映該區很可能是傳播病毒的黑點。屯門擁有近50萬人口,區內有不少學校和物流基礎建設,在本港航運交通擔當重要角色,因此進行全區檢測實是非常有必要。然而,政府今次安排,暴露出本港抗疫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亟需從速改善。

事實上,前日屯門檢測消息一出,區內多個檢測中心即刻大排長龍。惟當局一方面要市民快些檢測,卻沒有增派人手或安排加班,前晚檢測時間早早結束,個別中心更加提前截龍,難免引起市民抱怨,同時也浪費了不少積極響應政府呼籲而通宵等候市民的熱情,十分不該。檢測力量不足的情況到昨日依然沒有太大改善,市民大排長龍情況持續,惟現場沒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或指示排隊方向,間接令部分地點出現無序聚集情況,令人擔心會產生傳播風險。

強檢目標遠未達成,已有檢測承辦商表示旗下檢測站及化驗所檢測的容量已接近上限,不排除部分檢測需較遲才有結果。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去年10月表示,全港每日檢測量可達10萬以上。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僅僅去年初投用的中大八院核檢實驗室,日檢測量已可達20萬。而且深圳市民做完檢測後,只需4至6個小時便能通過「粵康碼」等程序查詢結果。疫情發展已近兩年,為何本港還沒有加快檢測時間?以及提升檢測能力至每日一百萬以上、一周內可完成全民檢測的目標呢?

疫情還在不斷發展,昨日北角也出現了大廈病毒垂直傳播的情況,再次說明政府有迫切需要增大每日檢測能力,以及建立起一套糅合各部門、社區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集體動員抗疫模式。如此,才能在發動區域強檢之初,就可以快速動員社區力量部署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以及進行抽調志願者、醫護人員或借調院校醫務職員等工作,全民齊心發力,才是與病毒時間競賽的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