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

文\江山

香港地方志中心於12月6日假香港禮賓府舉行《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典禮上作視頻致辭,他對董建華副主席牽頭創建的團結香港基金成立香港地方志中心,匯集衆多社會賢達和專家學者,合力編纂《香港志》的創舉予以高度肯定。香港終於有志了!《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是一部由香港各界翹楚嘔心瀝血合力完成的時代巨作,是首本從香港角度講述香港參與幷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記載了幾代港人發揚獅子山下努力拚搏的精神,緊跟國家高速發展步伐,與內地互補共贏的成果。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3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一天,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爲香港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香港抓住機遇,踏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快車,成爲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內地廣闊的市場和生産基地,爲港商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使香港一躍成爲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回歸祖國後實行「一國兩制」方針,擁有國家作爲強大後盾,因此當國際金融危機一次次衝擊香港時,香港可以底氣十足地反擊,大滅國際炒家的威風,大長中國香港的志氣。在「非典」「新冠」等疫情災害襲擊香港時,是國家第一時間及時予以支援,派來醫療隊,送來大批醫療設備和物資。在各種反華勢力興風作浪,製造「修例」風波,策動暴亂,打、砸、搶、燒,無惡不作,令香港陷入了無休止的黑色恐怖之中時,幸得中央以雷霆之勢出台國安法,確立「愛國者治港」方針幷完善選舉制度,才使香港重回正軌。所以,沒有國家的支持,就沒有香港今天的繁榮穩定。對此,我們香港人應該心懷感激,感激國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支持。值得肯定的是,香港也是國家改革開放的貢獻者,當國家向世界敞開大門、火力全開地發展時,最早看到商機的正是與祖國內地血濃於水的香港同胞,香港商人率先邁過羅湖口岸,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的合作,參與經濟建設,爲國家輸送資金、技術、人才及管理制度,爲內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我是80後青年,2005年從美國完成學業後回到香港投身金融業,在2009年國家改革開放31周年之際開始創業,然後一頭扎進內地尋找優質企業,12年來業務發展迅速。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也是廣大香港青年的夢,只有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以己之長貢獻國家,才能成就事業。能夠參與和見證國家的改革開放,是我的榮幸。

香港憑着「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是內地最大的外商投資直接來源地和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我們立足香港,一方面可以幫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幫助國際金融機構投資內地的優質民營企業,發揮雙向聯絡的橋梁作用。另一方面還能運用國際金融界同行們聽得懂的語言,向他們講解什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什麽是雙循環和共同富裕,幫助他們排除疑慮,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爲香港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出力,是我作爲上海市港區政協委員應盡的責任。

(作者為上海市港區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滬港青年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