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電啟海底勘察 推進福島核污水排海

●福島第一核電站。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日本政府早前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放入海,遭受國際社會譴責和質疑,然而負責管理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仍繼續推進污水排海準備工作,執意於昨日展開海底地質調查,為建設用於排放福島核污水的海底隧道作準備。由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仍然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例如控制核污水的凍土擋水牆可能局部融化,以及員工疑似吸入放射性物質,反映東電管理出現問題,能否妥善處理核污水的能力成疑。

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現保存約130萬噸核污水,全部儲存在大型儲水罐中,日方準備將核污水過濾並稀釋後排放入海。東電計劃在2023年初完成建設長約1公里的海底隧道,屆時會將經稀釋的核污水,通過海底隧道排放入太平洋。

由於海底隧道需貫穿堅固的岩床,故東電在工程啟動前,對海底地質等情況展開調查,昨日首先利用探測器檢視海床是否有障礙物。海底調查原定今年9月進行,但需向當地政府部門解釋相關工作,導致調查開始時間延遲。

核污水排海計劃可能持續數十年,福島居民擔心此舉損害當地形象,福島縣漁業協會一直強烈反對核污水排放入海。由於核污水排海關乎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及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國際社會對此普遍感到憂慮。

未嚴格監管 員工吸放射性物質

東電管理不善,亦令外界對核污水排放計劃增添憂慮。東電在2017年3月於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安全殼底部,發現大量估計為熔落核燃料的堆積物,原定前年向安全殼內部投放機械人,希望掌握這些燃料碎片的狀況。不過在遭遇現場輻射量上升等問題後,投放機械人的工作需延至明年1月展開。

東電亦沒有嚴格監管核電站員工的工作環境。為防止核污水淡水化裝置出現凍結,兩名員工日前在有暖氣和空氣循環裝置的設施內更換管道,但他們的鼻腔內其後附着放射性物質,估計遭受微量輻射。雖然兩人根據規定穿上輕便裝備,包括工作服和防塵口罩等,但東電在事發後認為,應改為讓他們戴覆蓋全臉的口罩並穿上防護服。至於同在現場的另外兩名男員工,他們的工作服上也附有放射性物質,可能是更換管道時沾有放射性物質的灰塵等飛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