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來無影去無蹤的皮膚病

蕁麻疹,中醫又稱為癮疹、風疹,以皮膚泛發瘙癢風團為主要特徵,風團發無定處,驟現驟散,反覆發作,消退後皮膚不會留有痕跡,有着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質。

病發成因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此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古時人們便認識到此病是由於表虛,衛外不固,感受風邪,風邪搏結於肌膚而發病。中醫亦認為稟賦不足、氣血不足、腸胃濕熱、情志內傷等因素容易使人體肌膚受到風邪侵擾,繼而發病。

蕁麻疹分類

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發病迅速,風團驟現驟散,瘙癢隨之而止,如接觸過敏源而誘發急性蕁麻疹的,可伴有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慢性者多由急性日久不癒而轉化,風團反覆發作,起病慢,消退亦慢。

依據風團的性質和伴隨症狀,中醫將蕁麻疹分成風寒、風熱、血虛風燥三個主要證型。風熱證表現為疹色鮮紅、灼熱感、遇熱風團加重,可伴發熱惡寒,咽喉腫痛;風寒證表現疹色淡,遇寒風團加重;血虛風燥常見於慢性蕁麻疹,風團反覆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可伴心煩易怒,口乾,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等。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蕁麻疹常以內服中藥為主,對於風熱證用以疏風清熱藥;風寒證用以疏風散寒類藥;血虛風燥者予以養血袪風潤燥。在臨床的工作中,我亦常常要患者配合針灸治療,加以調和臟腑經絡氣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在辦證的基礎上加上合谷、血海、三陰交常可得到良好的收效,患者日常亦可在這三穴位置加以按摩,可達到疏通氣血、調補氣血的效果。

患者調

蕁麻疹患者不宜進行過於辛辣或魚腥發物等;對於過感體質的患者,應找出致敏源而避免接觸或進食;避免吹風受寒、適當疏導情志,對於治療蕁麻疹有着正面作用。

伍海强
註冊中醫師

伍海強中醫師其他文章

蕁麻疹:來無影去無蹤的皮膚病

濕疹起伏不定?全因病從口入

紓緩濕疹的5個生活細節

千變萬化的濕疹

擾人青春的青春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