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揮香港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可打造國際消費城市
(大公文匯網 記者 盧靜怡)2021新興經濟體論壇近日在廣州舉行。「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對外開放」成為了活動的關注熱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國際商貿研究中心教授董小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取得長足的發展,不過在國際交流的深度和國際優質資源的聚集上仍有提升空間。香港在國際上有「購物天堂」的美譽,是著名的消費之都。他認為,打造國際消費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一個優勢,可以充分發揮粵港澳在消費環境方面的潛力,吸引國際消費力回流。
董小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重視在營商環境方面打通港澳與珠三角9個城市的市場一體化,進一步彌補國際交流、交往的深度和國際優質資源集聚水平、集聚層次等短板。他以高校為例稱,香港高校醫科實力雄厚,然而其新藥和新醫療技術沒有足夠的病例臨床驗證,無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的。「粵港澳加強合作,廣東可為香港提供孵化、培育、發展創新產業的空間。」
本次活動由新興經濟體研究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廣東工業大學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廣東數字經濟與貿易研究院聯合主辦。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新型全球化是中國重新塑造與世界關係的主動選擇,重中之重是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新興經濟體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面對疫情對經濟環境的衝擊,「新發展格局」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大灣區內地城市可統一銜接部門 為創業港澳台青提供清晰指引
佛山科技技術學院經管學院教授、副院長謝長青作了「政治認同下大灣區港澳台青年創業就業政策作用機制研究」的分享。謝長青表示,其一份問卷調查顯示,來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港澳青年,對於國家認同感相對較高。同時,對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和澳門、台灣、香港在收入、稅收、福利、教育、醫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成為了影響港澳青年來內地就業的障礙。
謝長青建議,對於港澳青年不了解內地政策情況,他認為可以加強大灣區內地9市的政策協調。因為目前不同城市的創業就業政策所銜接的部門並不統一,容易帶來迷惑。他認為,粵港澳三地的社會差距的縮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此重要的是在這期間加強對港澳青年技能培訓,讓他們把握住內地轉型升級的產業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