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時評|打第三針保經濟

全球新冠疫情遲遲未有緩和,本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仍大。衞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開會後建議,特定群組須打第三針疫苗,以加強免疫效果;其中癌症患者等免疫系統失調人士,第二針後需至少4周才接種第三針;高風險群組如機場、院舍員工和60歲以上長者等人士,則相隔6個月接種第三針。打第三針加強劑是全球醫學界的主流共識,內地多月前亦已為特定群組加打第三針,本港須急起直追。

過往經驗顯示,入冬後新冠病毒將趨活躍,最近全球多地疫情反彈便是明證。更嚴峻的是,變種病毒也在不斷變異。在美國、英國、丹麥、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地,近期都相繼出現Delta變種病毒的變種「AY.4.2」,傳播力和毒性可能比Delta高10%至15%;泰國26日也發現首宗Delta的另一變種「AY.1」,傳染力比原始變種病毒高15%。明顯地,全球疫情的最新發展態勢,揭示本港決不能因為近月基本清零而掉以輕心。

然而,各地研究均發現,打完兩針疫苗約半年後的抗體水平跌至很低,因此補打第三針刺激更多抗體、加強個人防疫保護,變得非常有必要。此外,醫學界亦有一種說法,指近兩年來疫情演變顯示,這次新冠病毒有可能會和流感一樣長時間存在,人類要有心理準備需要不斷打針,情況和定期打流感針類似。雖然這種說法仍有待科學探究,卻也從另一側面說明打第三針的必要和重要性。

補打第三針不但符合社會防疫需要,亦關乎本港經濟復甦命脈。雖然本港最新失業率跌至4.5%,然而消費及旅遊等相關行業失業率依然高達7.2%;反映本港商業活動表現的9月份採購經理指數,更按月下跌1.6%;同時外貿訂單需求疲弱,計及內地訂單的出口業務至今已連跌4個月。眼下全球供應鏈已因疫情而搞到一團糟,大多數地區的經濟再也經不起折騰,本港通脹壓力亦因此劇增,消費愈趨疲弱,經濟潛藏危機,因此補打加強劑慎防疫情反覆愈發重要。

放眼全球,唯有內地經濟內循環的動力依然強勁,值得本港依託。因此不論是防疫措施抑或疫苗政策,本港都必須果斷與內地對接,快打第三針助力通關步伐,以紓緩旅遊和零售等行業的壓力,避免聖誕和新年過後減薪和裁員壓力掉頭回升,事關飯碗,疏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