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世界應明智對待中國

  圖:26日德國新一屆聯邦議院開會,卸任總理的默克爾前往觀眾席旁聽。\美聯社

大公報綜合德國之聲、《南德意志報》、新華社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於26日正式卸任,結束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默克爾日前接受德媒專訪時被問及,為何任內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時,她引用了一組數字。默克爾說,她剛上任時中國的GDP是2.3萬億美元,而德國是2.8萬億美元;如今中國的GDP是14.7萬億,而德國GDP則是3.8萬億,世界的平衡完全改變了,應該用更明智的方式對待中國。

在德國總統官邸貝爾維尤宮26日舉行的儀式上,總統施泰因邁爾將卸任證書頒給默克爾與內閣成員。施泰因邁爾形容,默克爾在任期間是「德國現代史最偉大的時期之一」,定義了德國在世界上的形象。施泰因邁爾也提到,默克爾的任期充滿了危機和挑戰,歐洲沒有「分裂」是她的功勞。

同日,德國新一屆聯邦議院首次舉行會議,默克爾在觀眾席旁聽。她將繼續任看守總理,直至新內閣宣誓就職。上月中旬大選後,社會民主黨已確定與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以及綠黨組成聯合政府,尚就細節談判,預計聖誕節前新政府可出爐。社民黨黨魁肖爾茨是最可能的總理人選。

世界的平衡完全改變了

四屆總理任期內,默克爾留下不少政治遺產。在對華關係上,她堅持推動德國和歐洲對中國的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更多次訪問中國,深化兩國的經貿聯繫。上周,默克爾接受《南德意志報》「告別專訪」時談及中國話題,被問到為何「任內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時,默克爾對比了中德兩國GDP十多年來的變化。

默克爾說,她剛當上總理的時候,中國的GDP是2.3萬億美元,仍然略低於德國(2.8萬億美元)。今天,中國的GDP是14.7萬億,而德國GDP是3.8萬億。默克爾直言,儘管德國仍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但在世界上的作用越來越小,因為世界的平衡完全改變了。「因此,我們必須以戰略上明智的方式建立我們的關係。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我們曾經很重要。今天,我們必須為保持重要地位而奮鬥。」

分析指,正如默克爾引用的數據所呈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發展迅猛,而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停滯不前,對待中國的態度也未能及時更新。部分國家的對華政策班子甚至抱殘守缺,保持冷戰思維,聲稱要與中國競爭﹑合作和對抗。亦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在需要經濟合作時說自己並不反華,實際操作中卻在多個領域盲從美國排擠華企。這些國家眼見中德關係向好時,聲稱對華合作要劃出所謂紅線,中國要遵守所謂「規則」。

中方冀德鞏固合作主基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7日表示,默克爾總理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任內曾12次訪華。發起並同中方共同主持了全部6輪中德政府磋商,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和各領域友好交往走深走實,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動中歐交往合作,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了貢獻。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讚賞。

默克爾對華務實的外交政策,直接推動中德和中歐經濟聯繫趨密切。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3%,約為2121億歐元,中國連續第五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而2021年前8個月,中德貿易總額同比增加了19.2%。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對德國出口商品總值同比增加21.6%,中國自德國進口商品總值同比增長17.1%。分析認為,這意味着兩國貿易不僅高速增長,而且相對平衡,德國企業正實實在在從中國獲益,實現合作共贏。

如今「鐵娘子」告別政壇,外界關注德國未來會否繼承默克爾的外交路線。趙立堅表示,事實充分證明,只要中德雙方堅持鞏固和深化互信,本着平等相待,聚焦合作,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就能推動雙邊關係不斷取得新發展。中方期待德國新政府延續務實平衡的對華政策,鞏固中德關係合作的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