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園淨蝕11億 政府難再泵水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高俊威)香港海洋公園連續第二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重挫,昨日公布上年度業績顯示,全年度關園日子達146天,入場人次比前年度下跌36%至140萬,收入則下跌45%至3.936億元,在扣除特區政府資助前的經營虧損淨額達11.116億元。香港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預期,在正常通關無期下,公園的經營環境仍相當艱難,明年是公園關鍵的一年,倘若能正常通關,加上水上樂園的營運漸入佳境,以及轉型成功,估計最快後年公園的營運情況會有改善;但若未能好轉,相信特區政府也不可能再向公園「泵水」。

受疫情影響,海洋公園前年度已閉園139日,僅錄得220萬入場人次,較對上一年的570萬人次大跌61.7%,經營虧損淨額約11.719億元。因去年5月公園獲特區政府撥款54億元紓困,園方在去年6月財年結束前,收到政府約30.8億元補助金,令公園錄得19.2億元盈餘。海洋公園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的上年度業績,其間公園因應疫情斷續關閉,自去年7月1日至今年2月17日暫停開放共146天,相當於該年度四成日子。公園重新開放後, 因客容量大幅受限,接待對象以本地訪客為主,故全年入場人次進一步下跌至140萬, 較上一年減少36%,收入亦大幅下跌45%,令扣除政府資助前的經營虧損淨額逾11億元。

轉型成功 待正常通關發揮

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表示,公園已主動採取節流措施及重整預算管理,以應對疫情為業務帶來的影響,公園亦積極把訪客的遊園體驗重新定位,以配合市民更注重健康及保持社交距離之新常態,令公園成功吸納不少新訪客,包括着重健康、熱愛運動和健體、喜愛探索大自然等的客源市場,公園已朝着正確路向發展。

旅遊事務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特區政府在今年3月19日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指出,預計公園受疫情影響,未來數年均會出現負值的淨現金流,故需助其度過財政困難及推展未來策略。政府當時獲財委會批准,向公園提供一筆16.64億元的非經常撥款。財委會亦批准修訂政府向公園提供的兩筆貸款之條款。

特區政府將於2022/23年起一連4個年度,向公園提供每年最多2.8億元的有時限補助,以用於保育和教育方面的工作。政府預計,以上財務安排再配合公司落實未來策略,包括新的「零售/餐飲/消閒區」和其他園區以新模式營運等,可讓公園達至自負盈虧。

明年迎大挑戰 財困或要發債

姚思榮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政府已表明不會再向公園提供資助,故公園必須積極改善財政情況,包括要讓水上樂園每年達到100萬入場人次,不對公園造成負累,加上旅遊市場未來陸續開放,以及公園轉型以增加收入及減輕人力等經營成本,虧損才能逐步收窄,他形容明年是一個大挑戰,「明年內地市場開放或者海外市場開放,對公園來說有一定幫助。」但假如無法轉虧為盈,政府也不可能再資助,日後如果再出現財務困難,也只能發債或向銀行貸款解決。

【專家之言】園區轉型可吊命 正常通關方得救

海洋公園上年度未扣除特區政府資助前的淨虧損逾11.1億元,有學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園的虧損情況是預期之內, 相信最壞情況已過去,但必須全面通關,才可令公園財政有重大轉機。他認為,特區政府不會容許公園連年虧損,當香港全面通關及公園完成轉型後,若仍出現嚴重虧損,或需考慮應否繼續營運下去。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由於該公園上年度有多達40%日子受疫情影響閉園,沒有收入只有支出,加上在香港「控關」情況下,根本沒有遊客訪港,以往以旅客為主要客源的海洋公園,單靠港人入場消費,實無法維持以往的運作規模,上年度再次出現嚴重虧損,應在特區政府及公園的預期之內。

他表示,現時香港疫情已紓緩,除非再次出現長時間閉園,相信公園財政最壞的情況已過去,加上公園正尋求轉型,日後會將部分園區或業務外判,有助增加收入,同時可節省營運成本,估計應可「捱」多一段更長時間,但關鍵仍取決於香港能否盡快全面通關,令旅遊活動回復正常,公園財政才會有重大轉機,但麥萃才認為,特區政府不會容許公園繼續連年虧損,「當香港全面通關,旅客返番嚟,公園會唔會仲係旅客好歡迎嘅旅遊設施?如果盤數能夠打和、或者輸少少,應該可以繼續做落去,但如果仲係一直蝕好多,可能就要諗下應唔應該持續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