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要學習如何招商引資

文/曾淵滄

過去100多年,不論是港英政府或是特區政府,香港總是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政府不干預經濟,也不為經濟發展制定方向,除了關乎民生的地鐵外,香港政府不經營任何企業。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特區政府「打大鱷」,被不少人批評為大逆不道、違反自由經濟政策,最終,特區政府還得公開聲明「就此一次、下不為例」,並將當時買入的股票,包裝成盈富基金公開上市賣掉。

但是,近期特首林鄭月娥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一項非常龐大的發展計劃,即將把新界北部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發展成一個高科技工業區、人口250萬人的大都會,區內將提供60萬個就業機會。

在林鄭月娥公布其施政報告前,深圳市政府也宣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面積,由目前的15平方公里擴大至120平方公里,很明顯的,深圳前海擴大面積與香港新界北大都會的規劃皆是一項整體的規劃,這也是向世界宣布香港開始走向「規劃經濟」,不再是完全放任自由發展的經濟。

是的,過去許多年,香港經濟發展相當成功,因此,不論是港英政府或是特區政府,都很自傲地認為,過去許多年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是成功的。是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內地工業家前來香港,帶來資金與技術,把香港變成一個很成功的輕工業中心,內地開始改革開放之後,香港工業北移,但是,香港經濟並沒有因此而衰退,因為內地經濟高速發展,使得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更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海港,內地居民日漸富有,「自由行」使得香港旅遊業發揚光大……也因此在香港,不論是特區政府,或是一般市民,都深信過去許多年的這套自由放任的經濟體制是成功的。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中國內地的規劃經濟向全世界證明是成功的,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的世界第一大海港被上海、深圳等取代,香港交易所每日成交額也遠遠落後於上海、深圳,今日深圳的證券業、港口已超越香港,而且更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高科技中心,深圳這一切,是中央規劃而成的,未來的香港,也必須融入大灣區,全力發展新界北的大都會。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轉型?從完全不干預的自由放任經濟體,轉型為官方扮演一定角色的經濟體,很明顯的,將來新界北發展高新科技,是需要香港特區政府主動進行招商引資,才能吸引到成功的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進來投資。過去的許多年,已經習慣了積極不干預的特區政府官員,是否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進行招商引資的工作?香港是不是需要在公務員系統再成立一個北部大都會發展局,統籌招商引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