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社評|扎實有序推動第三針接種

對接內地抗疫機制是恢復通關的前提,在此方面,香港除了要滿足落實健康碼、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收緊確診者出院要求等條件外,還應加快推進接種第三針疫苗。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就特定群組打第三針作出建議,具體何時實施由政府決定。特區政府需要吸取過去大半年的接種經驗教訓,扎實穩妥有序地推動有關工作。

多項臨床研究證明,無論是哪一種新冠疫苗,接種第二針半年後抗體便會下降,有的甚至跌至零,為維持較高的疫苗保護力,打第三針有迫切需要,目前國際上已有不少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不過,接種第三針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當中涉及複雜的醫學問題,比如哪個群組應該優先?打原針還是「溝針」?如果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者又需要接種流感疫苗,是同時進行還是相隔一段時間?在相關問題上,抗疫專家的看法並不一致,各地也有不同標準自行其是,在本港也是議論紛紛,需要相關部門綜合考慮並給出清晰指引。

專家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後,原則上認同市民有權選擇「溝針」還是打原針。不過情況相對複雜:第一類的有免疫系統缺陷的「高危群組」,例如癌症病人或器官移植人士等,若前兩針接種科興疫苗,第三針可轉打復必泰,時間上與第2針至少相隔4周;第二類接種兩針科興疫苗的人士,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以及醫護人員、跨境司機、酒店及機場工作人員等「高暴露群組」,可在第二針相隔6個月後,接種第三針,而且建議轉打復必泰;第三類也即曾經確診者,打了首針後抗體仍可維持較高水平,但隨時間推移仍然會下跌,如有需要可與醫生商討是否打第二針。

上述專家的建議,相信是基於嚴謹的科學研究分析,可作為政府決策的參考。但對一般市民來說,由於各自情況不同、考慮不同,對是否要補針存有不同疑問,這需要政府盡快作出清晰的指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正如有專家指出,在現時全球疫情繼續流行的情況下,需要盡快推行,「唔會等好耐好快就會推出」。特區政府在推動疫苗接種方面已有足夠經驗,除了加強宣傳,解疑釋惑,還應增加誘因,以鼓勵更多人群接種。

增強全社會的病毒抵抗力,是實現通關的必須之舉。盡早恢復通關既是現實之需,更是民心所向。早前有調查顯示,9成6受訪市民渴望通關,這壓倒性的民意正是特區政府將通關當成頭等大事來抓的理據和動力所在。盡快推進第三針接種,必將有利實現兩地通關。

考評局昨日宣布調整後年文憑試考試的要求,其中取消中文科口試就是因為疫情之故,這也是連續第三年取消有關中文口試,反映了疫情之下全港共同「埋單」的嚴峻性。為了讓香港早日恢復常態,讓莘莘學子早日正常上課考試,特區政府和全社會必須加倍努力,全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