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新階段|打第三針 長者優先

  圖:科委會建議60歲以上長者應優先接種第三針新冠加強劑。

【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全球多個地區已陸續開打第三針新冠疫苗,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開會後,建議三類群組應優先接種第三針加強劑,包括免疫系統失調人士、60歲以上長者,以及醫護人員等高暴露風險群組;首兩針打科興疫苗者,第三針可轉打復必泰。

科學委員會亦建議,維持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要相隔14日的做法。《大公報》訪問多名多月前已完成疫苗接種人士,他們普遍不抗拒打第三針,但認為政府應做好宣傳及釋疑工作。

本港新冠疫苗接種總劑次突破900萬,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昨日聯同政府專家顧問團舉行聯席會議,就第三針新冠疫苗接種事宜作出建議,認為指定群組及60歲以上人士應優先接種加強劑。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短期內會公布打第三針的更多安排細節。

科學委員會建議,免疫系統失調人士,特別是患活躍癌症並要接受化療或電療的病人、曾接受器官移植者、愛滋病患者,或因風濕或其他病而須服藥抑制免疫系統者等,第二和第三針疫苗的接種時間要相隔最少四星期。

兩種疫苗均具保護力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表示,如首兩針打科興者,第三針可考慮轉打復必泰。因研究顯示抗體水平會更高,但強調不代表科興疫苗無用,重申兩款疫苗的T細胞反應一樣,同樣可以保障患者受感染後不會有重症,亦可減低死亡風險。

60歲及以上的長者及高暴露群組,包括醫護、跨境司機、機場及檢疫酒店工作人員、長期病患等,可在第二針後六個月打第三針。如果首兩針打科興,可轉打復必泰;若頭兩針打復必泰則不建議轉平台,因為未有數據顯示效果更好。但如接種首二針打復必泰後,出現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第三針就要轉打科興。

至於新冠肺炎康復者,許樹昌指患者康復後打一針後抗體能維持約六個月,抗體會隨時間下跌後可打第二針,事先須與醫生商討。

與流感針相隔最少14日接種

此外,委員會維持建議,接種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包括季節性流感疫苗,應相隔最少14日。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主席劉宇隆指出,兩星期的接種間隔,有助清晰區分可能出現的反應或副作用,但如果市民有需要,例如近日曾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有需要打破傷風針,又或者有市民計劃前往高風險地區,都可以彈性處理。

接種科興疫苗的蘇女士表明第三針會繼續選擇科興,「科興係滅活疫苗,自細打針好多都係滅活技術,打科興前兩針無乜反應,第三針都唔會擔心。」她認為長者首兩針的接種率不理想,因政府在接種新冠疫苗前期宣傳及發放信息不足,令社會上充滿謠言和誤解引起長者不必要的恐慌,建議政府做好宣傳工作,釋除疑慮。傾向於「溝針」的何先生則坦言,會轉打復必泰,希望可以提高抗體水平。

三月時已接種科興疫苗的梁先生亦傾向繼續打科興,「雖然保護力不及復必泰,但都符合標準;加上復必泰副作用比較大,第三針會繼續打科興。」

話你知|加強針非罕見 多地已開打

加強針並非新冠疫苗獨有,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都有加強針。這是由於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有半衰期,當下降至一定水平時,不足以起保護作用,需再次接種疫苗,刺激機體,產生和提高抗體水平。這意味着部分疫苗在接受基礎療程的劑量後,須在某固定期限後,例如一年或數年,接受「加強劑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技術平台的疫苗,例如HPV疫苗(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本身是設有第三針接種程序,這並非加強針。

事實上,本港第三針的安排已稍顯落後,多個國家及地區早已「開打」第三針。以色列率先在七月底開始為民眾接種第三針,其後擴展至12歲以上人群。內地、新加坡、英國、加拿大及美國等地,九月開始打第三針,接種人群主要為60歲或以上長者、免疫功能受損者及高風險人士。在內地,目前至少已有18個省市的居民開始打第三針,相信很快將擴大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