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濕逆「腦霧」 滋補肝腎防惡化

可能不少人對「腦霧症」一詞較為陌生,其實腦霧是許多腦部退化疾病的早期症狀之一。典型的腦霧症狀包括混亂、健忘、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和精神低落。人們用「腦霧」(Brain Fog,即腦筋混沌)形容自己頭腦出現問題,主要令集中力、記憶力、思考速度、策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影響。有不少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康復後,都說自己出現「腦霧」的情況。根據近年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有機會造成慢性供血腦部功能受損;或病毒入侵大腦、導致免疫與內分泌機制失調。

如果患者同時有其他身體狀況,如:學習障礙、睡眠問題、痛症或精神健康問題,症狀則可能會更嚴重或持續更久。如果沒有在早期發現並及時處理,可導致失智與嚴重抑鬱。

形成「腦霧」的原因繁多,與用腦過度、睡眠不足、食物敏感、體內激素變化(甲狀腺素、雌激素、多巴胺)、多種慢性炎症或情緒壓力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機會體現短或長時間的「腦霧」 症狀。

根據臨床表現,腦霧症與「健忘」、「腦疲勞」、「鬱病」範疇相關。首先要查找成因,再對症治療。中醫會根據不同誘因,給予不同治療的方案,如睡眠不足導致,會以寧心安神助眠藥物改善睡眠品質和時間;如果近期有急性病毒感染或注射疫苗、或慢性炎症,導致免疫異常,多與肝腎不足、餘邪未清、侵襲腦絡有關,因痰濕與瘀血互結於腦絡,日久導致髓海失養、反應遲鈍等腦霧症狀。如果出現以上情況,請及早就醫,找出病因,並作出適當干預,以減少後遺症,有助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

臨床上有很多治療本病名方,如《備急千金要方》開心散、治好忘方,《醫方集解》還少丹、朱丹溪的六鬱湯、陳士鐸無憂湯。適當加入少量活血安神的藏紅花、丹參、地龍、郁金、琥珀、雞血藤或芳香或健脾化濕開竅中藥如石菖蒲、遠志、茯苓、白朮、甘松、木香、蓮子、草果、砂仁、冰片等中藥。通過辨因、辨證施治,達到活血通絡、化濕醒神、疏肝理氣等逆轉腦霧,培補肝腎、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等儲備腦本增智慧。

除藥物治療外,患者也可嘗試其他有調情志、增加生活情趣的活動(如培養下圍棋、書法、繪畫、養花、手工勞作等),及多做有氧運動(游泳、慢跑、瑜伽、八段錦)或健指益腦(手指操、手中鋼球或塑膠按摩球、有基礎與條件可以彈鋼琴、放風箏等)。

按摩健腦操:參考兒科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揉耳後高骨。

1:改良開天門:《保赤推拿法》:「先從眉心向額上(天庭穴附近),推二十四數,謂之開天門。」然後一直沿督脈推按至風府穴。

2:推坎宮,運太陽:用兩拇指自眉心向兩側眉梢作分推至太陽穴,然後用中指端揉按太陽穴。

3:按風池,拿肩井:換中、食指從鬢角入髮際沿少陽膽經推至風池穴後改用中指按壓太陽穴,其後用拇、食、中指拿捏肩井穴。

隨時隨地可以靈活操作,每個動作最少7次,多可49次,動作要輕柔適度,局部微熱,如有頭腦清醒之效即為最佳力度與次數。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汪豔娟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