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三殺手:記緊三招預防心臟病

心臟病是香港第三大疾病殺手,僅次於腫瘤癌症和肺炎。根據衞生署的統計數字,在2020年,就有逾6,500名港人死於心臟病,當中因患冠心病而離世的患者佔總死亡人數逾六成。根據衞生署2019年資料顯示,每天平均約有10.2人因冠心病致死,而最常見的心臟病患者年齡介乎50至60歲。隨着現代人生活習慣轉變,心血管疾病亦開始呈現年輕化趨勢,死亡個案中不乏30多歲的年輕病患。因此,不論各年齡階層,心臟健康不容忽視。究竟心臟病有什麼症狀、病徵,及應如何預防?

心臟是血液循環系統中樞,負責把血液通過血管泵至身體各處,若心臟無法正常運作,身體各器官功能便大受影響。很多人以為心臟病是單一的疾病,但心臟病是對各種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造成的疾病的統稱。不同種類的心臟病,病因可能各有不同,既有先天出現的疾病,也有隨着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各種心臟疾病。

心臟病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當中以冠狀動脈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最常見。冠心病的出現是因為負責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因脂肪積聚變窄或阻塞,令心臟血液供應不足。無論任何原因導致心臟突然停止跳動,都會使血流無法到達大腦、心臟和其他重要器官,因此心臟驟停時,死亡就咫尺之間。

四類人士屬高危群體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沒有出現心臟疼痛的情況,便不會患上心臟病。事實上,心臟病或是心臟猝死並無年齡、性別、身份、時間和地點之分,患者可以在毫無預警下病發,例如在做運動、駕駛時,甚至睡夢中猝死,若沒有及時得到適當治療,患者有機會隨時死亡,讓人措手不及。如本身有家族病例、吸煙習慣、體重過胖或長期病患(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患者),便應格外注意心臟健康,定期進行心臟檢查。

隨着年齡增長,突發性心臟病的風險也因而提高,當中男性發病比女性更為常見。根據衞生署數據顯示,男性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比女性高1.4倍,但並不代表女性能夠掉以輕心。女性之所以患病風險看似較同年男性低,主要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因此20至49歲女性羅患心臟病的機會普遍較低,但在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女性患病的風險也逐漸與男性看齊。

不過大家也毋須過度擔心,心臟病雖致死率高,有時甚至防不勝防,但非無可避免。誠然,一些不可逆因素如遺傳、性別或年齡漸長等因素確實無法改變,但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和養成定期檢查身體的良好習慣,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病風險。

預防心臟病小貼士:

1. )戒煙戒酒

由於煙草中的化學物質如尼古丁等會減少血液中的含氧量,使血壓和心率增加,加重心臟負荷。另一方面,長期飲用大量酒精也會破壞心肌細胞,導致心臟衰弱,嚴重的還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影響深遠。因此,建議高危人士或有吸煙酗酒習慣的人士應盡快戒煙和減少酒精攝取。

2.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均衡飲食對保持心臟健康尤為重要。平日應減少進食油炸食物、烘焙食品、零食等高熱量食物,否則容易使脂肪積聚,引致肥胖,增加心臟負擔。同時,三餐宜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一旦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脂肪斑塊就會聚積在血管內壁,阻塞血管通道,減低血液流量,引發冠心動脈受阻塞。故此,飲食上建議多菜少肉,盡可能選取全谷物、瘦肉和魚類。在家煮食時,可考慮選用植物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減少日常脂肪攝取。

3. )控制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會為心臟造成負擔,不但可能導致心肌肥大,更有機會引發心肌病。如果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25或以上,就要注意控制體重了。假如有體重問題,除了控制飲食之外,還可靠規律的運動減脂增肌,建議每星期應運動最少三次,每次持續最少20分鐘,以強化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