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專欄|淺談常見疤痕成因護理及修復 (2)——蟹足腫

承上期為大家介紹剖腹分娩和皮膚創傷的疤痕護理,這次會介紹另外一種常見的疤痕類── 蟹足腫,講解其成因及治理方法。

蟹足腫

蟹足腫又稱「疤痕疙瘩」或「瘢痕瘤」,其生長超越傷口原本範圍,令傷口凸出、變圓及變硬。邊緣呈不規則及爪狀,令人感到痕癢及刺痛。

Q1. 蟹足腫是惡性腫瘤嗎?

很多蟹足腫病人擔心自己是否患上惡性腫瘤。其實,蟹足腫只是一種良性疤痕變化,源於纖維母細胞過度活躍,引致骨膠原過度增生,形成不正常疤痕組織。病人或會感到痕、痛、腫,甚至不舒服。蟹足腫有別於一般疤痕,會伸延至傷口以外的地方,形成腫塊,故容易誤當腫瘤性質。

Q2. 穿耳後為何會長疤?

大部分人穿耳後不會留下特別疤痕。但如病人有蟹足腫家族史,耳朵、肩膊及胸口位置有可能出現蟹足腫。醫學界普遍認為蟹足腫是遺傳所致。蟹足腫較常見於某些膚色人種,如亞洲及非洲人,白種人則較少,所以並非每個人穿耳後都有疤痕。

Q3. 注射類固醇治療蟹足腫,會引致嚴重副作用嗎?

治療期間,類固醇只會局部注射於蟹足腫,而非注射入血管,故此不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如過於肥胖、臉圓。惟有時會出現局部併發症,如皮膚輕微萎縮、淺色或微絲血管擴張等,所以要注意劑量。

Q4. 蟹足腫可用激光磨平嗎?

現時醫學界有不同類型激光,而蟹足腫治療主要使用染料激光,針對血管內的血色素,令血管收縮,以紓緩紅腫。激光主要是紓緩性質,單靠激光根治比較困難。

Q5. 手術切除蟹足腫,是否一勞永逸?

單憑手術切除蟹足腫,或會增加局部復發的機會,復發後有可能長得比之前的疤痕還大。手術切除之餘,很多時亦配合其他治療,如類固醇注射、壓力衣,以至術後電療,減低局部復發的機會。

外科手術+放射治療

除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外,放射治療亦能有效處理蟹足腫疤痕。要治療蟹足腫疤痕,一般會先以外科手術切除,再縫合傷口。手術完成後,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 會製造新細胞修復傷口。若纖維母細胞過度活躍,傷口再度癒合後,很大機會再次形成新疤痕。放射治療正好能利用輻射壓抑細胞生長,減低傷口癒合時形成新疤痕的機會。

外科手術與放射治療互相配合,對蟹足腫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若僅憑外科手術切除疤痕,高達八成機會復發;但如配合放射治療,復發的機會可大幅降至兩成。

在完成外科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施行第一次放射治療,並在手術後一星期內進行整個療程,即四至五次放射治療,即使傷口仍未癒合或有待拆線,放射治療亦非常有效。

應用於皮膚和疤痕的放射治療僅屬淺層治療,只會在皮膚一至二毫米深度進行,而每次總劑量約為1,500 cGy (CentiGray) ,屬低度數劑量,能減少深層組織受損,不會傷害器官。淺層放射治療風險低,短期內病人在治療期間或較易疲倦,中長期而言則治療位置的皮膚顏色或會變深。雖說治療位置的皮膚有可能在十至二十年後演變成皮膚癌,惟情況罕見。

在術後約十至十四天,醫生會為傷口拆線。放射治療的跟進覆診則會在一個月後,以檢查傷口和皮膚狀況,如無大礙便可按需要再約見醫生。

要預防疤痕增生或形成蟹足腫疤痕,應盡量避免抓癢患處,以免刺激細胞增生,再次形成疤痕。如不幸復發但無意再接受手術,只進行第二次放射治療可減少痕癢,惟蟹足腫疤痕未必會變細。

透過手術和放射治療治理疤痕,並無時間限制,即使疤痕已存在多年,治療仍然有幫助。

蔡永基醫生
養和整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關健雄醫生
養和整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關永康醫生
養和放射治療部主任
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
養和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鏈接:

養和專欄|淺談常見疤痕成因護理及修復(1):剖腹分娩疤痕與皮膚創傷

養和專欄|淺談常見疤痕成因護理及修復 (2)——蟹足腫

養和專欄|淺談常見疤痕成因、護理及修復 (3)— 暗瘡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