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掀大辭職潮 美3%人劈炮廿年新高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勞工部前日公布8月的詳細就業數字,顯示全美有多達430萬打工仔在8月主動辭職,佔整體勞動人口近3%,是2000年以來最多,被傳媒形容為「大辭職潮」(Great Resignation)。專家認為數字反映在疫情及大量職位空缺下,工人對工作待遇或職場發展的觀念持續改變,選擇不再忍受長工時或福利微薄環境,主動離職尋求更好工作,未來或迎來美國工人的「黃金時代」。

勞工部的「職位空缺及員工流動率」報告顯示,8月時共有430萬人離職,是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比率。辭職的打工仔主要來自餐飲、酒店、零售、專業商業服務、醫療、社福等行業,不過勞工部追蹤的所有行業中,辭職數字都達到或近乎達新高;同時截至8月底,全美國共有1,040萬個職位空缺,僅略低於7月時錄得的1,110萬新高。

似戰後情況 工人談判籌碼增

求職網站Indeed的經濟師邦克認為,職位空缺遠超失業人口,數字反映工人有更多選擇,他們有信心可以找到新工作,亦較過往擁有更多談判籌碼;會計師事務所中瑞岳華的首席經濟師布魯蘇埃拉斯更形容,目前可能是「美國工人黃金時代」的開端,即工人有信心憑着自己的談判籌碼,可爭取更合理薪酬及更好待遇,類似情況通常都會在大規模戰爭或經濟衰退後發生。

招聘網站ZipRecruiter的勞工經濟師波拉克則形容,疫情顛覆整個勞工市場,雖然職位空缺不如疫情前穩定,不過遙距工作、津貼、花紅等制度改變,令工人有更多選擇,因此僱員開始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職位。

48歲IT人轉工發現「新世界」

現年48歲的布思原本在一間零售商擔任技術支援,她提到自己在疫情間為提升公司的電商系統,曾試過每周連續做90小時,後來公司卻決定將數百個財務及技術職位轉移到海外,成為她決定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布思形容自己在整個2020年竭盡所能工作,然後卻不被重視,感覺非常糟糕。布思今年1月已經開始找新工作,7月在一間保險公司找到薪金相若的職位,於是在8月辭職轉工。入職2個月後,布思認為自己的決定正確,因為新公司環境更注重互相合作,亦有晉升機會,「我在地獄過了18個月,終於發現根本不用再捱,外面有好世界。」

劈炮三大原因

疫情風險

來自佛羅里達州坦帕的維克里曾在2015年感染流感後患上肺炎,需入院治療,因此她任職的大學早前要求回校工作時,令她非常擔心,而且學校並沒有強制打針或戴口罩。她按照學校要求,呈交兩封醫生證明,最終校方安排她使用單獨的辦公室,不過學校其他地方仍然人來人往。她最終決定離職,轉往另一間容許完全遙距工作的大學,且不論薪金或待遇均更好。

工作壓力

在克利夫蘭工作的史密斯從事保安業25年,過往從未見過擔當管理職務的中高層要在晚間或周末工作。但去年3月他進入一間小型保安公司任職管理職務後,卻發現公司在疫情下人手嚴重不足,員工經常在最後一刻因病等事故請假,史密斯因此一度要連續五周在周末工作,他形容自己決定辭職時,「是人生首次賠糧即時離職」。

工作模式

在法國金融界工作的伊布吉有近20年專業經驗,但由於工作壓力太大,她在2019年底辭職,疫情來襲則讓她重新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家人和個人價值觀。她形容疫情前自己被「自以為重要」的事物蒙蔽,現時她打算轉行,且再多的金錢也不能讓她重過疫情前的生活。

疫下待遇太「惡啃」 食品廠工人趁勢罷工

美國近期有多間食品製造廠的員工罷工,抗議公司在疫情期間實施的政策,如強制超時工作等,令工作環境愈趨不友善,涉及的製造廠包括家樂氏、出產Oreo餅乾的納貝斯克等,或反映經歷疫情下的高壓工作環境後,工人愈來愈注重職場待遇。

家樂氏在美國的4間早餐穀物廠房,在過往一周便有約1,400名員工罷工,要求結束強制超時工作,並停止在員工的舊約於本月結束後,更改福利制度。布拉德肖是有份罷工的員工之一,他提到在疫情及人手短缺下,經常要每日6小時工作、每周工作7日,失去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人手緊絀 成功率高

坦普爾大學的勞工歷史學家西蒙解釋,食品廠員工在疫情下被視為必要行業,負擔不斷加重,不過在經濟陸續恢復活動之際,他們的待遇卻沒有改善,令他們更為不滿,除與業界人手短缺有關,民眾普遍亦正重新評估自己的工作生活平衡與否。

西蒙預測,在勞工市場人手緊絀下,員工透過工業行動爭取個別訴求的成功機會甚高,如在納貝斯克及出產樂事薯片的Frito-Lay,員工都成功以罷工迫使公司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