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內地通關 絕不是「開個會」就能解決

文/陳術

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眼前頭等大事仍然是「令社會繼續盡最大努力穩控疫情,以達致早日恢復跨境人員正常往來」,而政務司司長在上月開始與內地進行了工作對接會議,詳細探討了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所涉事宜;昨日,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目前仍未能確定通關時間,又指出本港新冠疫苗首劑接種率仍不足七成,強調通關「需要社會每個人配合」。筆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日子,我們必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包括全力「谷針」、搞好健康碼以及加強檢疫措施。

市民要打針 政府要宣傳

特區政府說得對,通關需要社會每個人都配合,應該鼓勵身邊家人和朋友打針。但筆者須指出,市民是否打針,自身與身邊親友的判斷非常重要,但政府都有領導、宣傳的角色;在數個月前開始接種計劃時,政府還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只是在近期,不論在電子媒體以至平面媒體,都似乎鮮見政府有太多的宣傳。在減少宣傳、未能帶起一股「接種風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想接種率自然地「節節上升」,未免是過於樂觀。

另一個糾結了良久的問題,在於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於去年已經跟內地通關,而澳門亦有一套「澳康碼」,香港呢?花了良久時間,搞了一個無實名紀錄、無追蹤功能的「安心出行」,認為這是為了尊重市民私隱;但在公共衞生以及要通關的大前提下,如今還未能確定如何去設計好香港市民用的健康碼?這種「香港速度」,試問如何讓人信服?

對於要與內地通關、要恢復兩地經濟民生交往的問題,香港已經說了足足一年,這一年,要往返兩地經商、工作的香港市民大受影響,要來港上課的跨境學生,更因通關問題而被逼停課;今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政府繼續大力宣傳接種疫苗、設定好內地可接受的健康碼「內涵」,就應該馬上實行。要與內地通關,當然需要開對接會議,但通關不是靠「開會」就能解決,既然香港要由亂及治,絕不可能連通關這個重大課題都搞砸。

特區政府要迎難而上

還有一點要極為重要的,在於香港要與內地通關,亦必須給予內地信心,之前就有專家指出,內地對於本港的豁免檢疫群組以至特定行業的檢測密度都有保留,在這方面,筆者相信特區政府絕對有能力處理。一直以來,內地都是防疫、控疫的「全球模範生」,而同為特區的澳門,不論在防疫還是在通關的工作方面,都做得相當不俗;現時在香港,議會內已經沒有攬炒派,在議會外亦無暴徒打砸搶燒、威脅施政,政府在推出行政措施、向立法會提出法案甚至撥款等工作上,都應該得心應手。退一步講,即使政府將推出的健康碼有追蹤或實名功能,在公共利益凌駕個人「私隱」的前提上,政府不是應該也迎難而上嗎?

綜觀現時全球環境,疫情何時消除絕對是一大疑問,之前就有說法指出,全球各國可能要長期與新冠病毒「共存」;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做好接種疫苗、健康碼以至檢疫工作,除是為了與內地通關,亦是為了將來重新對外開放。在筆者而言,良政善治,不止是隨意說說的口號,而是特區政府要「說到做到」,「昨日傾通關」、今日就應該有進展,一切一切,都要以市民利益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