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健康碼用於通關 自願安裝

特區政府已要求各部門全面檢視現時工作,並爭取盡快與內地相關單位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早日落實通關方案。

(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全民關注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雖然本港近日出現一宗本地確診,但中央未有推遲兩地專家的第二次對接會議,特區政府將會在未來兩日,向內地專家回饋意見,包括「健康碼」只用於通關、自願安裝、無記名追蹤功能,希望免檢疫回內地的市民,必須提交過去一段日子的行程、住址等資料。

林鄭月娥於上周施政報告前夕提到,與內地盡快通關是頭等大事。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早前率團前往深圳,與內地專家召開對接會議,各界期待盡快有第二次會議,加快步伐邁進免檢疫的「通關之路」。

對高風險者將加強檢測

一名機場空運貨站員工近日確診,列為本地無源頭個案。林鄭月娥昨日在一個電視台節目表示,沒有因為這宗確診個案,影響與內地商討通關,政府正研究如何就內地意見作出回饋,預期未來兩日作出反映。

林鄭月娥特別提到,內地的「健康碼」具備追蹤、記名功能,若在香港推行「通關碼」,只適用於想免檢疫到內地的市民,純屬自願安裝,也沒有記名追蹤功能。有意享用免檢疫安排的市民,只需提供過去一段日子的行程和住址等資料。

回應內地專家的意見,還包括對高風險人士加強檢測,例如縮短每次檢測的相隔日子,以及研究調整一旦出現確診的圍封範圍,林鄭月娥說,「政策方向是一致的,但在兩制差異之下,內地實行的『小區封閉』式控疫,香港不太可能做到,特區政府會提出反建議,充分解釋有什麼替代方法可以做。」此外,特區政府也會建議設立熔斷機制,訂明確診個案數目。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上次參與對接會議時,內地專家有提到早前南京出現零星確診個案時有,全靠健康碼追蹤確診者,所以必須採用實名制,其他包括加強檢測、圍封檢疫,以及調整確診者的出院條件等,相信不難做到。

李家超指示跨部門跟進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昨日在網誌表示,已要求各部門全面檢視現時工作,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將會制定「健康碼」,食物及衞生局將會牽頭再強化檢測、個案追蹤、防範社區傳播等措施,創造通關有利條件,爭取盡快與內地相關單位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會按施政報告規劃繼續抗疫工作及改善本港醫療體系,她在網誌感謝參與抗疫的醫護及公務員,在疫情期間為公共衞生把關,未來會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抗疫。

粵澳兩地實施「健康碼」互轉互認,旅客在口岸「掃碼」過關快捷。

專家撐實名制 「外遊都要填申報表」

港版「健康碼」(或稱「通關碼」)系統,與「安心出行」最大的分別,在於實名制,以及必須填寫相關個人資料,以及過去一段日子的行程紀錄。有專家形容,情況等同以往港人搭飛機外遊,申報防疫「填紙仔」,分別只在於電子化。

創新科技局官員早前已表明,港版「健康碼」已經準備就緒,可跟廣東省及澳門互認。換言之,系統已不存在技術問題,重點是用戶要提交哪些資料。

政府顧問專家許樹昌透露,內地官員已提出,系統必須是實名制,以備一旦有人確診,可以方便追蹤密切者,並無要求一定要有定位追蹤功能。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港版「健康碼」的概念,就像以往外遊時,在飛機上填寫防疫申報,不同的是由實體的「填紙仔」,改為電子化。實名制只限於免檢疫的過關人士,由於數量不多,相信也較容易做得到。

內地早於去年二月推出「健康碼」,市民需是實名認證,並在平台填寫個人資料,包括健康狀況、旅遊史、居住地、是否接觸過疑似或確診肺炎病患等,之後會自動生成二維碼,分紅、黃、綠三種顏色,動態顯示個人疫情風險等級。

粵今起復辦赴港商務簽註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發出通告,由今日(11日)起,廣東省內企業機構工作人員及個體工商戶經營者赴香港從事商務活動,可向廣東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赴香港商務簽註,並透過香港「來港易」計劃前往香港。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補充,有關安排不適用於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以及申請前14天內有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來港人士必須自覺嚴格遵守相關防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