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短片交流無障礙 伊能靜兒子欲加入

歷時五個月的第五屆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周末落下帷幕。(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We愛·第五屆兩岸青年短片大賽周末落幕。在兩岸舉辦以記錄愛為主題的青年短片大賽,為上海首創。今年大賽於四月啟動,儘管台灣疫情多次反覆,仍未影響兩岸青年的創作熱情,組委會共計收到參賽作品1258部,其中不乏兩岸合拍片。頒獎典禮繼續採用視頻雲連線的方式在滬台兩地同步舉行。大賽共決出We愛獎、金銀銅獎各1部,優秀獎6部。最令兩岸青年怦然心動的,莫過於新推出的人民幣10萬元「創作輔導計劃」,申請成功者將得到下一部作品的創作啟動資金。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龍明彪專程來滬,為「輔導創作計劃」揭幕。

短片力量漸受關注

短片,作為時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媒體產品,在影視專業領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次We愛大賽評審、台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在接受記者連線專訪時介紹,在影視界,近年來進軍短片領域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初出茅廬的青年影人想要靠短片小試牛刀,電影界資深人士也有越來越多開始拍短片。這使得短片製作的成本大幅增加,在台灣,最高的短片投資已經超過300萬新台幣。在推動作品水準提高的同時,也更加有利於人才發掘和長片的進步。

當然,We愛及專業領域需要的短片與時下各大網絡平台上人人可投稿的短視頻、小視頻不同。一部成功的短片,需要有好的選題,好的故事,片長控制在15到30分鐘。

台灣青年通過現場視頻連線方式與大陸的朋友實時互動。(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龍明彪(中)為「We愛輔導創作計劃」揭幕,這一計劃將為有志青年提供10萬元啟動資金,在上海拍攝原創作品。(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伊能靜為We愛大賽獲獎者頒獎,並透露兒子也想到上海發展。(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台灣知名文化人孫大千透過視頻致辭,堅信兩岸青年交流會持續下去。(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上海市台辦主任鍾曉敏表示,上海將繼續為台灣青年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 攝)

伊能靜兒子想加入

兩岸知名文化人伊能靜近年來一直關注着兩岸青年文化交流。今次她應邀出席頒獎典禮,在舞台上,她直言,親眼目睹兩岸年輕人用短片的方式跨越了許許多多的障礙,能夠無縫的溝通,特別感動。她的兒子目前正在紐約學習導演,希望下一屆也能來參加這樣的比賽。

伊能靜特別介紹,正在讀大二的兒子,今年暑期來到上海與她小聚。在滬一個多月,上海讓他驚艷不已。「他看到上海的進步,上海的活躍,跟全世界任何一個國際大城市,毫無距離,他非常感動。跟我說『媽媽,如果我畢業了,除了台灣就是上海』!」所以,她也特別感謝上海,和大陸各界給台胞的友善和支持。

疫情無礙兩岸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的新冠疫情,給整個世界帶來的深刻的變化,影視亦是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但兩岸文化界人士均認為,疫情的影響終究是不會長久的。

李亞梅告訴記者,從影視創作題材來看,短期內固然會有一些圍繞疫情的作品湧現,但這樣的話題畢竟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疫情對交流的阻礙也只能是一時的。去年以來,視訊和線上互動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新趨勢。以We愛大賽為例,也依託網絡不斷推陳出新,從大賽之外增加兩岸青年線上交流和大師課程,兩岸業界的專業探討更加深入,兩岸青年的心也更近了。

台灣知名文化人孫大千亦對兩岸年輕人的眼光和心胸充滿信心,相信他們不會受到干擾,會繼續推動彼此的交流。「相信兩岸年輕人唯有通過更多的互動和交流,才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善意。也唯有如此,才能一起來為中華兒女的未來開創一個嶄新的境界。」未來,這樣的交流不僅會持續進行下去,相信交流的時間也將更長,交流的形式也將更為豐富和多元。由此必將帶來的是共同的進步。

為台青搭建更多平台

上海市台辦主任鍾曉敏也到頒獎典禮現場與青年們交流。鍾曉敏介紹,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共收到八千多部參賽作品,累計數萬名兩岸青年參加。青年朋友們以極富才華的創意和堅持交流的意願克服了新冠疫情的襲擾,在特殊的情境下,用一幕幕影像印刻和展示兩岸同胞對兩岸攜手合作的殷殷企盼,這非常可貴。

鍾曉敏說,上海正在全力推進「十四五」規劃建設,為台胞台企在上海的發展迎來新的重要機遇。上海市台辦將進一步為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合作、理解互信發揮作用、搭建平台,為兩岸青年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不斷延續屬於兩岸青年共同的We愛之旅。期待兩岸青年把握時代機遇,勇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以青春之思想、青春之創意、青春之努力,不負韶華,譜寫當代兩岸青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