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禾田夢」雕塑廣州黃埔揭幕 「見證」現代化無人農場

以「禾田夢」為主題的袁隆平雕塑在廣州黃埔大吉沙島揭幕。(記者 敖敏輝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位於廣州黃埔區的大吉沙島隆平稻香園、隆平院士港和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是袁隆平生前最後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現代農業攻關項目。25日舉行的「慶豐收 感黨恩」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黃埔區分會場系列活動上,以「禾田夢」為主題的袁隆平雕塑在大吉沙島揭幕,讓他以特別的方式「見證」豐收時刻。雕塑採用鑄造與鍛造相結合的工藝構成,高6米、長12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袁隆平院士雕塑。當天,袁隆平之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參加了父親雕塑的揭牌儀式。

隆平稻香園內,國產無人駕駛先進農業機械正在作業。(記者 敖敏輝 攝)

雕塑構圖得到袁隆平肯定

揭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等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表達對袁老的思念。

記者看到,雕像中,袁隆平院士微笑註視着眼前的稻田,周邊環繞着豐碩的禾穗、遊動的禾下魚以及跳躍的青蛙,「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場景呈現於眼前。

「禾下夢」雕塑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長沙市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像創作者黎明創作。

「我看過關於袁老的許多作品,但大部分都是局部的寫實作品,我想要通過這個作品把袁老關於農業的事業,他的夢想,他一生的成就體現出來。」黎明說,他在眾多照片中專門挑選出一幅畫像,這是袁老在某一次刷新水稻產量紀錄後開心的笑容。

在創作細節上,雕像底部由各個板塊構成,如田疇阡陌,象徵着袁老的科研成果在各方水土上取得豐碩成果,雕像還有圓形的構圖,如老百姓的飯碗一般,象徵袁老將平凡的事業做出偉大的成績。同時,黎明還結合袁老「禾下夢」的意境,用不同質地、顏色的金屬材質,將稻田、禾穗、禾下魚等元素揉和一處,寓意稻浪飄香、魚兒歡游,是雜交水稻之父「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喜悅,更是人們對他無限溫暖的懷念。

事實上,今年年初,雕像構圖出來之時,黎明就拿給了袁老看。袁老在圖上留言肯定道:「此照片有特色」。「得到了袁老的肯定,我非常興奮。」黎明表示,當時還期盼着袁老能親臨現場,「如今雕像做好了,袁老以另外一種方式,身處他一手謀劃的試驗田裏,看到禾苗慢慢長大,看着人們豐收的喜悅,他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圖為隆平稻香園雜交水稻正在收割。(記者 敖敏輝 攝)

隆平稻香園打造無人智慧農場

當天,現場展示了大吉沙島隆平稻香園先進農業機械作業、收割水稻的過程。一台台無人駕駛水稻收穫機正將水稻整齊地攔腰切斷,當糧倉裝滿後,自動通知無人駕駛運糧車接糧食,不一會便完成了收割工作。現場還準備了10台(套)智能農機裝備,包括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旋耕機、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無人駕駛高地隙打藥機、變量施肥無人機和無人駕駛收穫機,以及來自極飛科技的農業無人機和農業無人車等,能實現水稻生產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穫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