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諜案亞裔刑期雙倍 遭針對易定罪

「百人會」報告揭驚人不公 如「新紅色恐慌」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著名華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前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的所謂「間諜案」中,與其他族裔被告相比,華裔及亞裔美國人往往會在審前審後受到更不公平對待,不但更易被定罪,刑期亦往往是其他族裔被告的兩倍,而且被錯誤指控、誣告的可能性更高。研究顯示美國政府的確存在針對亞裔及華裔族群的司法不公,百人會主席、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直言,這情況絕對令人震驚和不可接受。

由美國華裔精英組成的百人會,前日發布名為《經濟間諜法起訴中的種族差異:新紅色恐慌的窗口》的報告,當中分析了1996至2020年間,美國涉及《經濟間諜法》(EEA)的全部190宗案例,涉及276名被告,發現華裔比其他族群,更可能面對條例下的「間諜活動」指控。本身是律師的報告作者金崇世指出,研究目的是調查美國亞裔是否在「涉嫌間諜」的指控上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研究顯示「答案是肯定的」。

八成華裔被告罪成進牢 西方人僅四成

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經濟間諜法》,首次規定「竊取商業機密或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為刑事犯罪,研究發現從1996年到2008年,華人只佔「經濟間諜罪」被告的16%,但從2009年開始,亞裔和華裔佔被控者人數的比例急劇上升。儘管在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經濟間諜案件的總數減少,但華裔(中國人和美籍華人)被起訴的比例更高。特朗普時期起訴的案件中,一半以上的被告都有中文名字。

報告指出,這些涉嫌「經濟間諜罪」的審訊如果最終定罪,亞裔和華裔被告往往會被處以更嚴厲的懲罰,有80%被定罪的華裔、75%的亞裔被告會被送入監牢,西方人被告則只有40%會被判監,其餘多被判緩刑;報告亦發現,被定罪的華裔和亞裔被告平均刑期分別為27和23個月,大約是西方人被告平均刑期12個月的兩倍。

司法部傾向公布亞裔指控

金崇世說,美國司法部花很大力氣在學術科研這類資源共享、交流共進的領域,打擊所謂商業機密竊取,但在該領域構成EEA控罪的比率卻極低。「我們花了數千小時分析聯邦法院文件和司法部的新聞稿。不幸的是,數據顯示我們的司法系統對亞裔美國人和其他族裔的人有不同的待遇。亞裔更有可能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司法部也更傾向於公布涉及亞裔的間諜指控--儘管他們實際上更少被判有罪。」

曾任美國商務部長的駱家輝形容,美國當前的「新紅色恐慌」類似於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痛苦歷史。隨着中美關係緊張,許多反中國言論愈來愈多地演變成反華人言論,這對約600萬無辜和守法的美國華人產生了不利影響。「我們決不能接受任何基於種族或族裔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