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方案》最大感悟:香港不能「單打獨鬥」 合作共贏才有明天

文/李方沖

「合作精神」貫穿整個《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方案》)。方案既是一份務實發展、改革創新的經濟規劃,又是一份充滿遠見的政治藍圖,更加堅定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亦鼓舞香港市民迎向未來、大膽開拓的鬥志。

香港成就是「合作」成果

《前海方案》的重點,包括:聚焦金融科技、智慧城市、能源新材料等香港優勢領域;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聯合香港探索有利於推進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法律規則與國際經貿創新;引進香港知名大學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支持香港高水平醫院在前海合作區設立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建設香港青年教育培訓基地;推動對接香港遊艇出入境、活動監管、人員貨物通關開放措施等等。

我一直想用「Collaboration」向外國人士解說,但總覺無論「Collaboration」或「Co-operation」均未能準確形容方案中所表達出「合作」的寓意,反而「兄弟齊心,同榮共富」更好表達出區域間長期協作,同心共建家園的決心。

香港是外向型的經濟體,不時經歷風險,就如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形勢嚴峻等。加上近年的黑暴,外國勢力妄圖透過其代理人發動港版「顏色革命」、「攬炒香港」,英美更以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為藉口,對香港實施所謂的「制裁」。

面對諸多風險與挑戰,香港風采依然,競爭力持續提升。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再次肯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IMF指出,經嚴格的壓力測試顯示,香港金融體系在極端嚴峻環境下依然可以維持穩健,關鍵在於香港開放合作的監管理念。

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公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1年度報告》,香港再度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特區政府表示,香港將繼續發揮好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獨特角色,並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大局,把握好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重大發展戰略,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香港取得的成就,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香港長期堅持「合作共贏」的成果。某些人注定失敗,正是因他們脫離了「合作共贏」的理念。特區政府亦非常明白這個道理,表現出極大的合作誠意、樂意聯同不同的相關業界,為擴區以後的前海在金融、創科、法律和營商環境方面,提供意見和作出相應配合。

抓緊新機遇能大有作為

內地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並且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國家一直都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央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在多個重要範疇的發展,《前海方案》也為香港帶來多項利好因素,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香港絕對是機遇處處。

加上,香港在金融、貿易、航運、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又如在法律服務、國際仲裁等領域優勢獨特;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離岸人民幣業務、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中優勢明顯。香港在聯通國際的同時,與內地緊密合作,對接內地市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蛋糕做大」,兼收「一國」與「兩制」之利,必定有更大的作為。屆時,住房難、置業難、就業難、創業難、向上流動難等困擾香港的難題,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的難題,必將找到出路,得到解決。

面對「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前海方案》,香港如何抓緊機遇,發揮優勢,是特區政府需要重點謀劃的事。因為「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