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傳冠狀病毒 每年40萬人中招

美國愛達荷州醫護人員治療新冠重症病患。(美聯社)

大公報綜合英國《獨立報》、彭博社報道:當前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是由「病原溢出」(spillover event),也即病毒從自然宿主(動物)跨越到另一種宿主(人類)的現象所致。美國與新加坡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病原溢出」導致每年平均有40萬人被動物傳染冠狀病毒。專家警告,全球可能再度發生類似新冠肺炎的嚴峻疫情,其中東南亞地區棲息有約20種可能感染冠狀病毒的蝙蝠,風險最高。

新冠病毒(SARS-CoV-2)的源頭一直是各國研究的重點,部分國家甚至將這一科學研究政治化,炒作子虛烏有的「實驗室病毒洩漏」說。世界衞生組織3月發布的溯源報告認為,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由中間宿主引入人類。

冠狀病毒是一類可感染哺乳動物與鳥類的病毒。最早被人類發現的是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它1930年代在雞鴨等家禽身上出現。迄今科學家發現7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其中3種可令人重病,分別為SARS、MERS和SARS-CoV-2。但學界擔憂,仍有多種極具威脅性的冠狀病毒藏於大自然中。

美國非盈利組織「生態健康聯盟」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員9日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每年平均有40萬人被動物傳染冠狀病毒,其中多數患者未被發現。這是因為他們只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且病毒未在人與人間形成大規模傳染。不過研究警告,每多發生一次「病原溢出」,就給病毒多一次適應人體的機會,最終全球可能再度爆發類似新冠肺炎的疫情。

研究助防範新疫情發生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支持,尚未經同行評議。研究的基礎是:蝙蝠為SARS-CoV-2等冠狀病毒的主要動物宿主,且居住在蝙蝠棲息地附近的人極易受感染。研究人員採用蝙蝠分布模型,加上生物和流行病學資料,去評估人類暴露在SARS相關冠狀病毒中的風險。

研究估計,東南亞是蝙蝠「病原溢出」風險最高的地區,約有20種可能感染冠狀病毒的蝙蝠,4.78億人生活在蝙蝠棲息地內,涵蓋緬甸、老撾、越南、中國南部和印尼西部島嶼等地。

「生態健康聯盟」研究員達薩克(Peter Daszak)認為,若保守估計,東南亞每年約發生5萬宗蝙蝠對人類「病原溢出」事件,但實際可能多達數百萬宗。達薩克14日受訪時強調,開展研究並非要找出某種病毒,或渲染某個地區為全球帶來風險。而是要在這些國家中找出高風險社區,並協助當地居民防範感染,從而降低下一次疫情大流行發生的可能性。

動物傳人風險更高

悉尼大學進化生物學家霍姆斯(Edward Holmes)指出,人類持續暴露在蝙蝠冠狀病毒環境中,「一旦條件允許,其中一種(病毒)就可能釀成疫情」。

霍姆斯進一步補充道,這證明人類在自然界中接觸動物病毒的風險「遠遠大於實驗室中任何可能的接觸」,且這只是估算蝙蝠,若把其他可能的中間動物宿主都考慮在內,風險更高。例如研究中列出的水貂、果子貍、貉和其他在養殖場和市場中常見的哺乳類動物。

去年以來,全球各地多種動物陸續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蒙古國國家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11日報告,至少在7隻河狸身上檢測到Delta變種病毒。而美國農業部研究人員檢測東北部多州的野生白尾鹿血清樣本,在三分之一樣本中測出新冠抗體,其中2020年初收集的樣本,有3個測出抗體;2019年收集的樣本有1個測出抗體。另外,水貂、猩猩、老虎、獅子等動物亦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