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首航歸來 獲取逾2300份樣品
(大公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經過10天、1800多海裏航行,載着採集的2395份樣品今天(16日)完成首航任務,順利返回廣州。此次航行圍繞高強度擾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及鄰近海域在珠江徑流及中尺度渦影響下的水文動力、物質輸運及其生態響應過程開展研究,進一步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發展及生態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此次首航任務,「實驗6」科考船全體科考隊員克服第13號颱風「康森」和第14號颱風「燦都」對南海北部海域的影響,全航次進行了30個站位的觀測和採樣,包括CTD作業+採水、可視化多管採泥、浮游生物多聯拖網、箱式採樣、重力柱狀採樣等作業,獲取了2395份樣品;利用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ADCP、重力儀、海洋大氣輻射干涉儀等船載探測儀器設備進行了全程連續觀測,共獲取469Gb科考數據。
此次科考任務分為兩個航段。第一航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南海北部的中尺度暖渦和陸架陸坡過程進行研究。在第二航段主要目標是研究南海上層海洋對颱風的響應,研究內容包括颱風影響上層海洋暖渦的三維結構、高頻內波和海氣交換,以及影響浮游生物群落、生態過程等。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杜岩表示,此次首航任務利用先進的船載科考設備成功捕獲到南海暖渦與高頻急流,並在颱風前後各進行了重複斷面的水文、大氣和生化比對觀測,為揭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調控機理、南海西部渦旋動力演變過程與環境效應、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強化觀測支持。
「實驗6」首航獲取的海洋科學考察數據將匯聚至南海海洋所「數字南海」平台,實現航次考察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持續完善南海海洋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實現數據的交互動態可視化應用,更好地服務于海洋科學研究,為全國海洋系統及涉海單位、共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數據共享。
據悉,本此科考航次由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