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第一課 教育界:機會得來不易應珍惜

公民科第一課,漢華中學老師在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馮沛賢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今年9月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多所中學今日(2日)開始教授公民科第一課。多名教育界人士表示是好的開始,今次的改變是得來不易,各界應該好好珍惜機會,做好青年及學生的國民教育工作,明白教師面對新安排有一定的壓力,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育專業保持自信,以面對公民科的工作,期望教育局提供更多的支援及協助,包括教材及培訓的安排,以提高教師的信心。

關穎斌:公民科落實是好的開始

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馮沛賢攝)

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公民科落實是好的開始,學生得以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現時教材數量不多,教師無可避免需要更多的時間備課,可是透過備課及教學將同時增加教師對國家知識,在教學相長情況之下師生都能建立對國家的正確價值觀,兩者都產生良性的發展。

教育局4月始公布敲定課程大綱、6月公布課程及評估指引,有意見指教師只有約半年準備,時間不足。關穎斌表示,教育局在今次的課程安排上已做得不錯,課程內容十分全面,有信心公民科可以達至的目標,加強學生國情教育,可是當局仍有改善的空間,期望當局盡快提供更多教材,以便負責的教師有充足的時間作準備,建議政府可以制作非課本的教學資源,例如動態影片,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亦需要為教師提供培訓學習機會,包括交流團、互相觀課、安排專家講解,以增加教師們的信心。

丁江浩:課程設計上需多下功夫

教聯會理事、培僑中學公民科教師丁江浩。(丁江浩提供)

教聯會理事、培僑中學公民科教師丁江浩今日開始教授公民科第一課。他表示,現階段而言感覺是正面,可是本地學生難免有不習慣的情況出現,相比之下,內地由於已有相似的課程,過去亦有校本筆記作參考,內地來港的學生比較能適應,由於新科目的硬資料比較多,為提高學習的互動及趣味性,相信在課程設計上需要多下功夫。

丁江浩表示,現時課程的改變方向正確,學科的內容亦十分豐富,可是局方需要完善及加強細節執行,包提供更多的課本、習作及課堂活動的支援建議,令課堂進行更具活動性及雙向性,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何漢權:教師應以大局為重,以學生為本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今日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今次學科的轉變是難能可貴,各界都應該把握及珍惜機會,明白負責的教師亦應該保持專業自信,以大局為重,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確立正確正面的價值觀及理念,建議政府加強各業界及公眾的宣傳及教材安排的進度報告工作,提高教師以至各界對公民科的信心。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何漢權表示,過去通識科重於批判性思考,題目比較性多引致經常出現二元對立的局面,在欠缺充足的知識的基礎下進行批評,影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相比之下,公民科宏觀地學習「『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三主題,「一國兩制」香港與中國息息相關,三個主題關係互相緊扣,讓學生基礎知識得以加強,不單解決學生知識不夠扎實的問題,繼而在知識中增加情感,並在課程中得以實踐。

早前有公布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公民科教師較其他科目教師,在教學準備及教學信心方面最為不足,同時也感到最大壓力,67.7%受訪教師認為最大挑戰是缺乏詳細課程內容,72.9%人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最難教授單元。何漢權表示,雖然公民科現時取代通識科,甚至連名字都大有改變,可是公民科並非完全的新學科,公民科與通識科兩者內容有很大的重疊面,公民科的考核亦作出不少的刪減,理應減輕工作壓力及時間,政府亦已提供充足的指引及網上資源平台教材,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育專業有自信,過去教學所積累的課堂知識、教學技巧,絕對以應付公民科的教學工作。

不少受訪教師都表示期望公民科盡快可以推出官方認可實體課本。何漢權指出,過去政府要推出課本需要3年時間,可是政府現時已經完成制訂課本編定指引,書店已經可以啟動初稿工作,預計3月可以完成,何漢權表示,留意坊間不少教師對此仍未有認知,新學課實施,教育局有責任加強宣導工作,建議政府加強向業界及公眾的宣傳,包括定期交待教材安排的進度報告工作,以提高教師以至各界對公民科的信心,讓更多人了解公民科的情況,消除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