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小百科|細解「藥王」人參分類

人參,按生長過程中受人為影響程度分為野山參、山參(林下參、移山參)和園參。

野生人參

自然傳播、生長於深山密林的原生態人參,由種子自然落地或被鳥獸吞食後排出體外,在深山野林中自然發芽生長,完全沒有人為干預因素,既不移動,又不經進行任何種植管理,為長期自然生長而成。生長年限一般在20 多年至50 多年不等。分布區域一般多見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原始森林和大小興安嶺森林中。

野生人參,又叫山參、野山參,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野山參為「神草」。野山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它具有大補元氣、補虛救脫、安神益智的功效,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臨床廣泛用於:久病大病後體虛厥脫、脈微肢冷、脾虛納少、肺虛喘咳、肺胃津傷、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早洩陽痿、宮冷不孕等。

野山參藥效價值較高,但比較稀少。由於採集困難,現多以人工園林種植參取代,稱之園參。

(圖片來源:Baibu)

山參

根據人為種植與干預的不同方式分為林下參移山參兩種。

  • 林下參
    (圖片來源:Baibu)

由人工方式將人參種子播種到喬木、灌木和草叢組成的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次生林中,讓高、中、低三種植物形成的自然保護屏障,既能遮擋強光照射,又能在散射光中進行光合作用。人工播種後無人為進行干預,既不移動,又不經任何種植管理,純自然生長。生長年限為15 年以上。

  • 移山參
    (圖片來源:Baibu)

將由人工方式培育的人參種苗,移栽到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次生林中的野生環境中,人工移植後經一定的種植管理。生長年限為10 年以上。

無論在山林中自然生長或人工方式播種,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藥理實驗研究明確證明野生人參與山參之間主要藥用成份之間的明顯差別,所以野生人參所具備的五體:蘆、體、紋、鬚、皮,同樣都是山參的市場價值所在。山參藥源稀少,價錢昂貴,目前極少量供應於市場使用。

園參

人工栽植培育而長成的人參。將人參種子播種於人工製成的參床上,全人工管理下生長發育,生長年限是5 至6 年,價錢便宜,可以大量供應於市場使用。其主要加工品又分為生曬參紅參糖參

將人參從種植園地裏挖出後,洗淨曬乾後的狀態。其橫斷面淡黃色白,又稱「白參」。

  • 生曬參
    (圖片來源:Baibu)

生曬參具有特異的香氣,味甘微苦、性微溫,可補益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它能治男女婦幼的一切虛症,如體虛厥脫、氣虛自汗、眩暈頭痛、胃脹嘔吐、久瀉久痢、神疲體倦、中暑昏迷、吐血咳血、婦人崩漏、抑鬱焦慮、小便頻數等諸症。生曬參性味比較平穩,可作為日常保健常用的補品。

  • 紅參
    (圖片來源:Baibu)

生曬參炮製加工後的熟製品,其加工方法是生曬參經過清洗、分選、蒸製等工序,最後烘乾而成。紅參在高溫蒸製過程中,參體裏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化學成份上亦有不同的改變。

紅參味甘、微苦,性溫。功效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於大病久病後體虛厥脫、脈微肢冷、久瀉久痢、崩漏下血;紅參相對於生曬參,性較溫補,是氣血不足且偏陽虛者的補益佳品。凡出現經常畏風怕冷、手腳冰涼、眩暈倦怠、神疲乏力、氣短咳喘、胃寒嘔吐、腹瀉便溏、失眠驚悸、陽痿尿頻等表現,都可選用紅參進行調理身體。

  • 糖參
    (圖片來源:Baibu)

由體形欠佳、漿水不足、有疤痕,而且不適用於加工成紅參的新鮮人參為原料而成。將新鮮人參經過沸水燙過並進行針刺後,再浸入冰糖汁中,曬乾或烘乾後稱糖參。糖參因為有冰糖的浸漬,其口感好、食用方便,主要作為「進補品」。

糖參性平,味大甘,微苦。具有補益元氣、醒腦提神、生津止渴、補脾益肺之功能。它主要用於虛熱咳嗽、脾虛納少、肺虛喘咳、暑熱津傷、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等。

內容節錄自《參》,獲「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授權轉載。
作者: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劉忠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