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心事:用文學索引中國社會變遷

導演賈樟柯

據中新社9月1日電,內地導演賈樟柯9月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談及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的創作初衷,「我希望能通過四代作家這種接力的表達方式,來談一談中國人的心事。」

賈樟柯導演作品《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昨日宣布9月19日全國上映,影片聚焦社會變遷中的中國當代文學名家,以他們敞開心扉的分享與個人回憶為情感索引,進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展現出過去70餘年的中國社會變遷。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余華和梁鴻作為最重要的述者,他們與已故作家馬烽之女段惠芳一起,重新注視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展現了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

「山西的很多作家,特別是「山藥蛋派」的馬烽、西戎、孫謙都在村莊生活、寫作。他們為什麼回到故鄉,住在村裏?他們在鄉村的動力是什麼?這些都特別吸引我,從這個角度出發慢慢形成了這部影片的雛形。」賈樟柯談及影片創作的初衷如是說。

「我一直想拍一部電影能把中國人的心事講出來,我希望能通過四代作家的接力表達,來談一談幾代中國人的心事。」導演賈樟柯透露,「四位作家的私人記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就好像一個情感的索引,我們可以沿着這條線索,最終游進去的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情感大海。」

「之所以選這四個作家,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隱藏在內心的那種往事、故事、秘密,拍攝他們很像拍一部長篇小說。我希望中國銀幕有這樣一部影片,它能喚起我們深層的情感,它的整體基調就是這樣一個沉甸甸的情感作品。」賈樟柯說。

對於如何判定一部電影的好壞?是票房還是獲獎?賈樟柯坦言,「這個問題可能是一直縈繞在中國觀眾、電影工作者心裏面的一個問題。」賈樟柯說:「作為一個導演,好電影就是能把我的想法和情感百分之百地傳達出去,用準確的電影語匯講述給觀眾。對於觀眾來說,只要有所觸動、有所收穫,就是好電影。」

此前,《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於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第58屆紐約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電影節展映。《紐約時報》曾給予影片評價:「在中國社會進步與失去的複雜交織中,在這些刻畫變化的臉孔的認真講述中,我們可以找到中國社會發生這些改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