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牆鬆綁引入人才 解本港「醫生荒」

特區政府修訂正在立法會審議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進一步放寬屬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合資格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申請來港執業。本港人口老化嚴重,醫護短缺嚴峻,加大引入非本地醫護專才有現實需要和迫切性,原建議的修訂限定引入海外醫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範圍太窄。特區政府今次放寬限制因應本港現實情況,合乎廣大市民利益,值得肯定和支持。在落實過程中,特區政府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考核制度,維持本港醫療質素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照顧現有醫生的福利待遇,以利加快引入海外醫生的步伐。

立法會正審議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根據特區政府最新建議,放寬予非本地居民的專科醫生可免試來港執業。此項修訂回應了條例草案委員會早前三次會議上議員提出的意見,反映特區政府從善如流,為引入海外專科醫生拆牆鬆綁,以解本港「醫生荒」的燃眉之急。

醫護短缺一直是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面對的一大難題,隨着人口老化和人才流失,問題日益突出。特區政府預計到2040年短缺近2,000名醫生,多位業界人士指出,實際情況更為嚴峻。

醫生在全球範圍都是緊缺人才,各國各地均展開醫生爭奪戰。倘若本港仍然限定引入海外醫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對更多專業、專科海外醫生來港設立難以跨越的關卡,不利紓緩本港醫生短缺的問題。況且,在人才流動日益全球化的今日,輸入人才不應該自我設限,只要達到認可的專業水平,應該做到人才莫問出處。

當然,對輸入的海外醫生質素,香港必須設立嚴謹的資歷審核機制。今次特區政府提出的修訂,放寬至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僅限專科醫生,還要獲得本港的醫專認可,才能在港取得正式註冊。至於未在境外完成實習的海外畢業醫生,仍要求屬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需參加本港的執業資格試。只要認真嚴格執行這些嚴格的審核機制,對海外醫生的質素有足夠把關,相信可以維持市民對香港醫療水平的信心。

由於本港醫生人手本來就供不應求,適當放寬輸入海外醫生範圍,並不會影響現時本港醫生的福利待遇。特區政府也承諾,醫管局會提供足夠職位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並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機會。其實,輸入海外醫生可以促進本港醫療體系持續優化,改善醫生的工作環境,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對全體醫護和全港市民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