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合戶」計劃 加快公屋流轉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得公屋者得天下?一句坊間的戲言道出了港人住房的艱辛。據房委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全港現有127.2萬伙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增至145平方呎,較十年前增加8平方呎,而每個公屋單位居住人數則減至2.7人。

數字看來顯示公屋居住環境有改善,不過,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估計,只是寬敞戶數量增加,拉高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並非所有公屋住戶的居住環境都有改善。他並關注公屋單位平均居住人數持續下降,會令單位供不應求情況更嚴峻,建議政府多管齊下善用現有房屋資源。

樓價高企,不少無法負擔私樓的市民只能寄望公營房屋。房委會最新公布,截至三月底,逾25萬人輪候公屋,較十年前大增逾10萬人,而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達5.8年,是1999年以來的新高。

租金五年升36%跑贏私樓

房委會近年增建公營房屋,全港現有127.2萬伙公營房屋,佔整體單位供應約43.7%。不過,房委會轄下有24.1萬伙的公屋樓齡已達36年及以上,較十年前的3.5萬伙大增逾20.6萬伙;新落成公屋面積亦越來越細,在2016年,少於215平方呎的佔13.1%,但2021年增至13.3%。

坊間戲稱「得公屋者得天下」。房委會數據顯示,雖然公屋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越來越大: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為145平方呎,但五年前只有141平方呎,而十年前更只有平方137呎。房委會公屋的平均居住人數,亦由十年前的2.9人,減至現時2.7人。

數據亦顯示,公屋每平方米租金加幅「跑贏大市」,較五年前升36%,但整體租金水平仍遠比私樓低,只相當於私樓租金約五分之一。私樓每平方米的租金約需261至401元,而公屋只須66至74元,即私樓是公屋的3.95倍至5.4倍。

招國偉分析指出,現時公屋編配的人均標準是不少於七平方米,而新建公屋編配通常不會超出標準太多,估計只是寬敞戶數目增加,拉高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底,房委會有79380個公屋寬敞戶,較2017年增加了15620戶。

鼓勵遷大單位 回收再編配

招國偉關注,隨社會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公屋平均住戶人數下降成為趨勢,令政府需投入更多資源建造公屋。他認為政府應循多方面優化現有政策,加快公屋流轉,以善用現有資源,包括優化「天倫樂合戶計劃」,鼓勵把兩個戶籍合併並調遷至一個較大的單位,以回收更多公屋單位再編配;適量增建出售資助房屋的大單位,相信有助減少白表家庭分拆申請,以及鼓勵綠表家庭置業,以騰出現有公屋單位。